加纳

加纳

(非洲国家)

中文名:加纳
详细介绍: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查看加纳详细资料

加纳经济

概况

2018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64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20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5%
货币名称塞地(cedi,GHS)
汇率1美元约4.9新塞地
资料来源:2018年12月《伦敦经济季评》
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产业。1983年开始推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并取得明显成效。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陷入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2002年加入“重债穷国倡议”。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2007年,加纳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5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加宏观经济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米尔斯政府上台后采取一系列稳定经济政策,加之加创汇支柱产品黄金和可可产销两旺,油气资源实现商业开采等利好因素,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这对加信心回暖,直接投资呈较快增长趋势。2011年,加GDP增长率达15%,成为非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3年以来,加经济增速放缓,2016年经济增速降至3.6%。加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货币加速贬值,通胀一路攀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加经济面临崩溃的风险。为应对经济困局,加政府采取一系列开源节流措施,加强外汇交易管制,增加税收,抑制通胀,改善财政状况,努力遏制经济下滑势头。阿库福—阿多2017年1月就任总统后,将促进经济复苏作为第一执政要务,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工业化进程。“一县一厂”、“一村一坝”、“为了粮食和就业而种植”等经济发展旗舰项目相继落地。同时出台大规模减税和刺激就业政策,发行国债,整顿金融业,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努力改变传统受援模式,力图将加纳打造成西非经济和金融枢纽。海上新油气田正式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当前加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工矿业

工业基础薄弱,原料依赖进口。主要产业为采矿、木材、食品加工、水泥、冶金等。2017年工业部门受油气业增收影响增速显著,预计为17.7%,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24.3%升至25.6%。黄金、石油开采等采矿业近年成为最有活力的部门,近年来产值年均增长59.8%。自2000年来,矿业收入是加外汇主要来源,占其外汇收入年均比例38%。2017年黄金产量约80万吨,同比增长10%,收入36.8亿美元。锰矿产量约300万吨,钻石产量约8.7万克拉。2011年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和9.2%,分别增长13%和20%。制造业主要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食品、服装、皮制品、酿酒和碾米等。有3家钢铁厂,主要以废钢铁为原料生产钢筋,年产量12万吨,可满足加市场需求。为保护本国纺织业,2005年7月政府采取征收惩罚性关税等措施限制纺织品进口。

农业

农业是加经济的基础,2015、2016年增速分别为2.8%、3%,2017年增速预计为4.3%,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18.9%降至18.5%。农业人口约106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8%。可耕地731万公顷,已利用30%。可灌溉土地11万公顷,但灌溉面积仅占7.5%。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种植面积约25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产量不稳,正常年景可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可可为主要经济作物,年产量60—80万吨,种植于北部省以南所有省份,是传统出口产品。上世纪20至70年代曾居世界之首,2009年产量达71.1万吨,仅次于科特迪瓦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产量约85万吨。其他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甘蔗、烟草等。近年来,非传统农业出口商品有较大幅度增长,2013年达24.2亿美元。

林业

木材出口有近百年历史,森林覆盖率曾占国土面积的34%。由于缺乏保护和管理,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减,根据2007年统计,森林面积为5.29万公顷。主要用材林在西南部,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有树木360种,可出口的约40多种。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出口附加值,政府规定每年只砍伐1/40的森林,从1996年起禁止原木出口,改为出口木材制成品和高附加值产品。2004年林业增长21.7%,木材出口创汇2.117亿美元,此后呈下降趋势。2014年林业出口35.6万立方米,创汇约1.38亿欧元。

渔业

渔业资源丰富,分为海上渔业、潟湖渔业和内河渔业。海上渔业居主导地位,但捕鱼设备简陋,渔船燃料短缺,阻碍了渔业发展。50万人从事渔业生产,年均捕鱼量约为40万吨,年需求量为90万吨,仍有50万吨需要进口解决。金枪鱼和虾类为主要出口产品。2012年,捕鱼总量为45.6万吨,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同比增长2.3%。

服务业

服务业系加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0年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增长率为5.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通讯及酒店业等增速较快。受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001年服务业出现负增长。

旅游业

政府重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增速最快的产业,超过木材成为黄金、可可后的第三大创汇产业。游客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及荷兰。2010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93万人次,收入约18.75亿美元。

财政金融

2001年新爱国党政府上台后,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减少政府开支,加强征税,财政赤字逐步减少,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8.5%降至2004年3.2%。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政府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14.9%,米尔斯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后,加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外汇储备从2008年底的12亿美元增至2010年底的47亿美元。2017年,外债总额约223亿美元,外汇储备约73亿美元(资料来源:2018年5月《伦敦经济季评》)。央行加纳银行负责管理银行及其他金融部门。1989年,加纳证券交易所(GSE)成立。上市公司主要为制造、酿酒、银行、保险、矿业和石油行业。2017年,加政府发行22.5亿美元国债,以内债和长期债务置换外债和短期债务,减轻政府还债压力。

对外贸易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外贸长期逆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逐年增长,外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长期以来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美国、法国、荷兰、尼日利亚。2017年外贸总额约为253.16亿美元,出口额约131.51亿美元,进口额约121.65亿美元。

外国援助

双边援助主要来自日本、美、德、英、法等国;多边援助主要来自世界银行、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银行对加纳的首批贷款始于1962年,截至1996年共贷款约35亿美元。2014年8月,美国和加纳在《千年挑战计划》框架内签署总额为4.982亿美元的援助协议。2015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加政府签订紧急救助协议,批准向加发放3年期6.642亿特别提款权(相当于9.18亿美元)。2017年,双方决定将救助协议延长至2018年12月。2017年5月,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提供12亿美元支持加纳政府财政预算和发展项目。2018年7月,加纳议会批准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1.5亿美元贷款项目,主要用于修路。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