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

肯尼亚

中文名:肯尼亚
详细介绍:肯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enya)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查看肯尼亚详细资料

肯尼亚经济

概况

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337.14亿美元货币名称肯尼亚先令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4%汇率
1美元=86.5236肯尼亚先令
1人民币=14.1344肯尼亚先令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11.95美元通货膨胀率1.9%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肯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90年代初因政局动荡、西方停援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滑坡。1991年起实施结构调整计划并取得成效。1994年至199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1997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腐败为由中止对肯贷款,加之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每况愈下。2000年,肯经济负增长,陷入独立以来最困难时期。2001年以来,肯经济止跌并开始微弱增长。2003年,肯新政府出台经济复兴战略,将支持农业和旅游业作为重点,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外援开始恢复,制造业和农业均比上年有所增长。2009年,肯尼亚政府推出经济振兴计划,降低存贷利率,发行政府债券,优先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产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经济呈现强劲复苏势头,西方和新兴大国对肯投资大幅增加。但债务沉重、基础设施陈旧及腐败严重和治安不良等问题仍制约经济发展。

工业

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以制造业为主,工业主要集中在内罗毕、蒙巴萨和基苏木三市。2007年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总产值6037亿肯先令,增长8.1%,净增产值1766亿肯先令,增长6.2%。从业人员26.13万,增长2.3%。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等厂。85%的日用消费品产自国内,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

农牧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2012年,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其出口占肯总出口一半以上。全国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可耕地面积9.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少量出口。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据欧盟31%-36%的市场份额,2002年出口产值267亿肯先令。肯还是世界上除虫菊主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2002年,肯农牧渔业总产值1368.47亿肯先令。(资料来源:2003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渔业资源丰富,大多来自境内的淡水湖泊,其中维多利亚湖产鱼量占渔业生产总量的90%。2002年捕鱼量17.9万吨。(资料来源:2003年度肯尼亚经济季评)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小麦、稻子、高粱、木薯等,粮食基本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是咖啡、茶叶,剑麻、除虫菊、棉花等。

旅游业

肯尼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年收入均在3亿美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2002年接待游客101.34万人次。旅游业职工占全国职工总数的9.1%。主要旅游点有内罗毕、察沃、安博塞利、纳库鲁、马赛马拉等地的国家公园、湖泊风景区及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山和蒙巴萨海滨等。2013年9月21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遭受恐怖袭击一年多,肯政府着力加强安保,以保证国民经济不受安全形势影响,但安全状况恶化、袭击事件频发还是给肯尼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蒙上阴影。特别是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颓势。

金融

2007/2008财年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含外国无偿援助)增长21.4%,达4733亿肯先令;支出增长39%,达5992亿肯先令。2010/2011财年政府支出9983亿肯先令,同比增长24%。2012/2013年度财政预算总额1.4599万亿肯先令(约合176亿美元),同比增加26.5%,赤字2503亿肯先令(约合30亿美元),占GDP的6.5%。2009年底,国际储备40亿美元,债务总额8603亿肯先令,以长期债务为主,其中外债4297亿肯先令,占GDP的21%。2010年,债务总额占GDP的42.3%,同比上涨4.7个百分点,其中外债5345亿肯先令,占债务总额的50.2%。2008年,肯共有42家商业银行、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2家抵押金融公司、2家住宅协会和95家汇兑机构,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渣打银行、肯尼亚商业银行和肯尼亚国民银行业务总量占肯金融业的60%。2010年银行借贷利差为12.4%。2013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7%,通胀率4.05%。

对外贸易

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出口额增长24.7%,为5110亿肯先令,进口额增长39.8%,为1.3万亿肯先令,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至7890亿肯先令,同比上升49.7%。2010年经常项目赤字1992亿肯先令,同比上涨54%。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咖啡、花卉、水泥、剑麻、除虫菊、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机械、钢铁、车辆、药品、化肥等。2007年主要出口国为乌干达(16.6%)、英国(9.8%)、荷兰(8.3%)、坦桑尼亚(8%);主要进口国为阿联酋(11%)、中国(10%)、印度(8.6%)和沙特阿拉伯(7.7%)。

外国资本

肯尼亚自1963年独立以来,一向重视吸收利用外国资本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1964年政府颁布实施《外国投资保护法》。英、美、德、法等国在肯设有数百家公司,投资领域遍及农业、工业、商业、旅游、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2003年肯新政府上台后,外国投资有所增加。2007年外国直接投资(FDI)7.28亿美元。2014年,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2亿美元。2018年5月2日,被亚投行批准为意向成员。

外国援助

肯尼亚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日本、德国、英国、美国、荷兰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和非洲发展基金等。外援主要用于农业、军事、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电讯及社会发展项目。1995年至2000年,援助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0%,年约2.3亿美元。2003年,肯政府共收到来自世行、非洲发展银行和欧盟国家的财政援助77亿肯先令。预计今后3年,西方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将陆续向肯提供3000亿肯先令的发展援助。日本是肯最大的援助国。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