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汉语汉字)

中文名:云
详细介绍:云(拼音:yún),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悬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冰晶或兼由两者组......>>>查看详细资料

云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凡云之属皆从云。云,古文省雨。亦古文云。王分切

说文解字注

山川气也。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从雨。云象回转之形。回上各本有云字。今删。古文只作云。小篆加雨於上。遂为半体会意、半体象形之字矣。云象回转形、此释下古文云为象形也。王分切。十三部。凡云之属皆从云。古文省雨。古文上无雨。非省也。二葢上字。象自下回转而上也。正月。昏姻孔云。传曰。云、旋也。此其引伸之义也。古多叚云为曰。如诗云卽诗曰是也。亦叚员为云。如景员维河笺云员古文作云、昏姻孔云本又作员、𦕼乐我员本亦作云、尙书云来衞包以前作员来、小篆妘字籒文作?是。云员古通用。皆叚借风云字耳。自小篆别为云而二形迥判矣。亦古文云。此冣初古文。象回转之形者。其字引而上行。书之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也。变之则为云。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孙刻本)》书影《说文解字注》书影《康熙字典(内府)》书影
《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𠀤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後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𨻰仓北坂。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 《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又云云:众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又姓。汉云敞。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