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汉语汉字)

中文名:兵
详细介绍:兵(拼音:bī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兵是会意字,像双手握着武器的样子。本义就是......>>>查看详细资料

兵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三】【𠬞(廾)部】补明切(bīng)械也。从廾(gǒng)持斤,并力之皃。𠉔,古文兵,从人、廾、干。

说文解字注

械也。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从廾持斤则制字兵与戒同意也。从廾持斤。幷力之皃。补明切。古音在十部。古文兵。从人、廾、干。干与斤皆兵器。

康熙字典

【子集下】【八字部】兵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古文〕𠈯𠡿。《唐韵》甫明切。《集韵》《韵会》晡明切。《正韵》补明切,竝(并)丙平声。《说文》:械也。《增韵》: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又执兵器从戎者曰兵。《礼·月令》:命将帅选士厉兵。《周礼·夏官》:中秋敎治兵。《广韵》:戎也。又击敌曰兵之。《左传·定十年》:公会齐景公于夹谷,齐犁弥使莱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注:命士官击莱人也。又《礼·曲礼》死寇曰兵。注:言能捍国难为寇所杀者,谓为兵也。又必良切,音浜。《诗·卫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史记·天官书》: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宁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铭》相时阴阳,制兹利兵。始与清、呈、形、灵为韵。陈思王《孟冬篇》武官诫田,讲旅统兵。与淸、停为韵。《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与淸、城、名、声为韵。明帝《苦寒行》虽有吴蜀寇,春秋足耀兵。与龄、缨为韵。又《韵补》叶犇谟切,音逋。《道藏歌》:解带天皇寝,停驾高上兵。玉真启角节,翊卫自相扶。

广韵

《说文解字》书影《说文解字注》书影《康熙字典》书影
甫明切,平庚帮 ‖兵声阳部戎也。《周礼》有司兵,掌五兵五盾。《丗本》曰:“蚩尤以金作兵器也。”甫明切。一。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