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宁

钱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学家)

中文名:钱宁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22年12月4日
毕业院校:重庆中央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
详细介绍:钱宁(1922年12月4日-1986年12月6日),浙江杭州人,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查看钱宁详细资料

钱宁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时间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
1956.07《明渠水流的挟沙能力》(美)爱因斯坦著;钱宁译水利出版社
1957.02《异重流》钱宁等编著水利出版社
1957.04《动床变态河工模型律》钱宁著科学出版社
1957.05《河槽的水力几何形态及其在地文学上的意义》(美)里奥普,麦杜克著;钱宁译水利出版社
1957《河流中的泥沙问题》钱宁著科学普及出版社
1958《水温对于泥沙运动的影响》钱宁著中国科学院出版
1959.07《风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学》(英)拜格诺著;钱宁,林秉南译科学出版社
1965.04《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钱宁,周文浩著科学出版社
1983.12《泥沙运动力学》钱宁,万兆惠著科学出版社
1987.04《河床演变学》钱宁,张仁,周志德著科学出版社
1989.09《高含沙水流运动》钱宁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研综述钱宁早年与美国水文学家爱因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合作,发展了高速不均匀沙的输沙理论。他继承并发展了爱因斯坦泥沙运动力学理论体系,倡导并开展了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的研究,为开拓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相结合研究河床演变起了重要作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77年10月,在兰州召开的黄河干流大型水库泥沙观测研究成果交流会上,钱宁提出“西北地区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的初步探讨”,是第一次关于高含沙水流运动的研究。钱宁先后参加和领导了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所和清华大学泥沙研究室等科研机构的创建,并长期在黄河现场进行观测试验研究工作,踏遍黄河上、下游和中游水土流失地区,多次成功组织了重大泥沙问题的科技攻关。钱宁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直倡导将河流动力学和地貌学结合起来研究河床演变,为该学派创始人之一。重视中国水利建设中泥沙问题的研究,是中国研究黄河的著名专家之一。他的《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一书,阐述了黄河下游河道自然演变规律,为防洪治河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他主持研究的“集中治理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的成果,是治黄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对制订黄河治理规划、解决钱塘江河口及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泥沙问题,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论文著作截至1986年,钱宁主编与和编著作8部,译作3部。1983年钱宁用毕生精力系统地总结了当代国内外研究成果,写成的个人第一本著作《泥沙运动力学》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钱宁去世后,经一些专家学者之助,并在各方面资助支持下,将此书译成英文,1999年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出版;钱宁写第二本著作《河床演变学》时,病情再度恶化,其中绝大部分,他不得不口述录音,由同志帮助记录而成,在他去世后不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水利部全国优秀水利科技图书奖一等奖;第三本著作《高含沙水流运动》是由钱宁主编和清华大学同仁合作书写的,这是钱宁多年研究中国河流特色的理论总结,由于等待一位研究生的实验结果,他未能完成本该由他执笔的本书最后一章总结,就逝世了,此书也获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出版著作期刊论文1 钱宁.关于“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概念的说明.水利学报,1957 (1):29-45.2 钱宁.冲积河流稳定性指标的商榷.地理学报,1958,24(2)128-144.3钱宁.修建水库后下游河道重新建立平衡的过程.水利学报,1958 (4):33-60.4 钱宁.周文浩,洪柔嘉.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特性及其分析.地理学报,1961(27):1-27.5 钱宁,麦乔威.多沙河流上修建大型蓄水库后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演变趋势及治理.水利学报,1963(6):1-196 钱宁,谢汉祥,周志德,李光炳.钱塘江河口沙坝的近代过程.地理学报,1964,30(2):124-142.7 钱宁,万兆惠.近底高含沙量流层对水流及泥沙运动影响的初步探讨.水利学报,1965(4):1-20.8 钱宁,周文浩.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9 钱宁,万兆惠,钱意颖.黄河的高含沙水流问题.清华大学学报,1979,13(2):1-17.10 钱宁,戴定忠.中国河流泥沙问题及其研究概况.第一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0:3-8.11 钱宁,王可钦,闫林德等.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区对黄河下游冲淤的影响.第一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0:53-62.12 钱宁.推移质公式的比较.水利学报,1980(4):1-11.13 钱宁,周宾.阳武河灌区分水渠首及沉沙池的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3:941-952.14 钱宁,万兆惠.泥沙运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656.15 王兆印,钱宁.粗颗粒高含沙两相紊流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A辑),1984(8):266-773。16 王兆印,钱宁.层移质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A辑),1984(9):863-870.17 钱宁.关于河流分类及成因问题的讨论.地理学报,1985,40 (1):1-10.18 钱宁,万兆惠.高含沙水流运动研究述评.水利学报,1985 (5):27-34.19 钱宁,张仁,陈稚聪.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几个泥沙问题.人民长江,1986(11):1-5.

人才培养

毕业时间论文名称作者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名称
1985高含沙水流运动机理的实验研究王兆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
1985悬移质泥沙运动及其对水流结构的影响王兴奎清华大学博士
1986层移质运动基本规律的试验研究王立新清华大学硕士
1990粒径分布对两相管流水力特性的影响戴继岚清华大学硕士
钱宁一贯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从六十年代起,就倡导组织了多种类型的泥沙培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泥沙工作骨干力量。为了贯彻中央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他写出了教育改革建议书,呼吁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教学,注意人才的培养。钱宁热爱教学,他以教学育人的思想为指导,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还坚持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钱宁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80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念章
198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
1986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86年北京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