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治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周国治

周国治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中文名:周国治
英文名:Zhou Guozhi; Chou Kouchih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37年3月25日
毕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详细介绍:周国治,1937年3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北......>>>查看周国治详细资料

周国治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来源
1987年三元系和多元系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3年二元相图正误判定熔体推广应用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6年冶金熔体模型与热 力学性质研究国家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多元熔体及其反应的基础研究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7年多元熔体及其反应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周国治的科研领域主要在“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学”方面。其主要贡献可概况为如下三个方面:①多元熔体和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导出了一系列各类体系的熔体热力学性质和相图的计算公式,概括了一些新原理和方法。提出的新一代溶液几何模型解决了国际上三十多年来几何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实现模型的选择和计算的完全计算机化开辟了道路,之后经过进一步的进展,几何模型已发展成统一化模型,提出了唯象理论,并将热力学性质的计算进一步扩展到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中。②氧离子迁移的理论和应用。周国治及其科研小组系统的研究了氧离子的迁移规律,并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到各种工艺过程中,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并为描述和模拟各类冶炼过程打下了基础。③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研究。主要研究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基于真实物理图像的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RPP模型),全面描述了各种因素(温度、压力、形状、尺寸、产物结构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已成功地被应用于纳米材料,储氢材料和Sialon材料中。周国治的许多科研成果已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周模型”和“周方法”应用到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用来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研究成果也被系统地编入多部高校教科书和专著中用来指导博士和硕士生的论文工作。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截至2017年,周国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周国治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中国专利二项,获得美国专利三项。

人才培养

周国治主要讲授《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冶金热力学》《相图计算》《冶金动力学》《统计热力学》等课程。截至2013年,指导的3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占全国冶金学科获得此奖的50%,分别是鲁雄刚的博士论文《钢渣脱碳反应的电化学机理研究》(2000年),李谦的博士论文《镁基合金氢化反应的物理化学》(2006年),侯新梅的博士论文《碳基和氮基无机非金属氧化动力学》(2012年)。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来源
1984年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2017年3月15日日本铁钢协会名誉会员
2017年3月15日魏寿昆冶金奖(金奖)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