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忠男

佐藤忠男

中文名:佐藤忠男
国籍:日本
职业:影视
代表作品:《作为权利的教育》、《日本电影思想史》
详细介绍:佐藤忠男,男,日本当代著名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现任日本电影大学校长。1930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查看佐藤忠男详细资料

佐藤忠男相关评论

作者:乔纳森多产的著述家,我一般都比较怕。不是怕他写得多,是怕他敷衍,怕他重复。佐藤忠男,可说是日本电影圈的叶永烈,不,《叶永烈文集》不过三十多卷,佐藤忠男到现在已写过一百多本书了,还是佐藤更厉害。前些天,我在书店里看到他于去年底出版的新著《电影导演们的肖像:10位日本巨匠的轨迹》(映画监督たちの肖像日本の巨匠10人の轨迹,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8年12月第一版),已经提不起购读的兴趣了———这种书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再炮制出十本来。这本新的“巨匠”书倒让我想起他多年前写就的另一本“巨匠”书。在内地电影爱好者的圈子里,《日本电影的巨匠们》(廖祥雄译,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一书,几乎带有神话色彩。我不晓得它统共印过几版,反正我手边的是1987年第二版,也许因为印量少,也许因为入手之后谁也不肯再出手,如今想在旧书市场上找到这本书,希望渺茫。《日本电影的巨匠们》中译本介绍了10位导演,分别是:衣笠贞之介、岛津保次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稻垣浩、成濑巳喜男、黑泽明、吉村公三郎、新藤兼人、市川昆。该书日文原著于1979年由学阳书房出版,当中收入的其实是20位导演,除了前面的10位,还有以下10位:阿部丰、内田吐梦、岛耕二、山本嘉次郎、田坂具隆、清水宏、丰田四郎、山中贞雄、久松静儿、川岛雄三。中译本遴选出来的那份名单是译者自作主张的结果。今日回看,我猜许多影迷会更希望看到内田吐梦、清水宏、山中贞雄或川岛雄三的名字,而不是译者选入的岛津保次郎。原因也很简单:内田吐梦等导演的作品出了不少DVD,观摩起来方便,岛津保次郎似乎没这么幸运。当然,我知道更多影迷会说,为什么不把20位导演的内容译全呢?完整翻译不是更好吗?从道理上讲,这自然不错,可是“求全”其实很难达成。1996年到1997年,《日本电影的巨匠们》推出了增补本,而且一本变三本,蔚为大观,新增的导演包括五所平之助、龟井文夫、山本萨夫、今井正、木下惠介、小林正树、羽仁进、中平康、增村保造、今村昌平、冈本喜八、大岛渚、筱田正浩、吉田喜重、山田洋次、浦山桐郎等二十多位。你说,译全可能吗?怎样才能多产?《日本电影的巨匠们》多少揭示了一点秘密。有良心的著述家不会明晃晃地重复旧作,他们的撰作技术可能跟佐藤忠男的很接近:他们拼凑。《日本电影的巨匠们》显然不属于那种先有整体计划然后分段写出的书,书中的内容应该是由杂七杂八的报刊评论拼贴、增删出来的。沟口健二那一章,很可能就是一篇有类似《沟口健二作品中的女性》这种标题的文章。黑泽明那一章,很可能是由一篇关于《生之恋》的影评加上一篇有类似《黑泽明作品中的疾病》这种标题的文章再加上一个谈人道主义的尾巴构成的。最显著的是稻垣浩那一章,它在整本书里占的篇幅最大,有36页之多,可当中有超过两页的篇幅谈的居然是“自学者卓别林与巴斯特·基顿”,这将近1500字的内容跟稻垣浩毫无关系,插进来不过是因为稻垣浩也是自学成材者而已。佐藤忠男本人就是自学成材的,他上学时学的不是电影,后来还在日本的国铁、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等企业工作过,他后来没完没了地写关于自学的书,还把这方面的内容硬塞到谈电影的书里,难道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受刺激太深了罢。数落了这么多缺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劝慰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影迷:它并没有你想象的或江湖谣传中的那么好、那么重要,明白了吧?那么,它是一本不值一读的书吗?不,不,不,别误会。当你知道它是一本拼凑之书后,你的欲望退却了,你的心态也就调整到位了。忘掉它的章节吧,忘掉它的题目吧,就当这是一本讲电影的随笔,随便翻到哪页就读下去……最后,你会发现它是本蛮有趣的书。我觉得佐藤忠男讲市川昆的一节很有意思,这是一种日本味儿很足的对人评头论足的方式,万望细细品味:“市川昆的作品,从初期开始就有各种类型。有通俗剧,有动作片,有讽刺喜剧,有非讽刺性而牵强附会的华丽都市喜剧,有像《心》与《缅甸的竖琴》一般深刻的心理剧。有像是迎合流行而拍摄的看起来有点愚蠢的电影———《女性十二章》与《我的一切》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拍过泉镜花的《日本桥》,也拍过石原慎太郎的《刑房》。但到底不能说泉镜花与石原慎太郎的主题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他拍过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也拍过以两岁婴儿为主角的《我两岁》。《我两岁》当然也有主题。尽管有借婴儿的成长过程描写生命之神秘的主题,但能不能以仅有两岁的婴儿为主角这种技术方面的兴趣,可能还是压过了对有无主题的考量。”接着,佐藤忠男总结道:“市川昆是一位彻底热衷于影像技术的导演。”这句话,对我,真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的效果。就像多年来的闷葫芦被打破了,佐藤忠男这一断语让我佩服得不得了。市川昆电影中的一个个场景、观看市川昆电影时的种种感受,齐齐奔赴脑海。对啊,对啊,只能这样感叹着。市川昆是个匠人,的确是。好的电影评论应该在你未看电影前就让你信服。我读佐藤忠男谈吉村公三郎《暖流》一片的文字,就有这种信服感。佐藤忠男写道:“当时着迷于这部影片的青年们,据说分成了‘启子(片中的富家千金)派’和‘吟(片中的普通护士)派’两个派别。现今五十岁左右的知识分子,常常在他们的随笔里回忆如何跟好友议论这个问题。佐分利信饰演一个富于男子气概的知识青年,演得不错,但关键在于高峰三枝子与水户光子演活了两个对照性的女人……(不知道二战已结束)在菲律宾鲁邦岛里潜居三十年的小野田少尉被发现后,记者问他喜欢哪一型的女性,他的回答是水户光子,显然他是属于《暖流》的‘吟派’。”尽管无关紧要,但还是想说,我没看过《暖流》,不过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属于“启子派”的,没错。

作者:乔纳森多产的著述家,我一般都比较怕。不是怕他写得多,是怕他敷衍,怕他重复。佐藤忠男,可说是日本电影圈的叶永烈,不,《叶永烈文集》不过三十多卷,佐藤忠男到现在已写过一百多本书了,还是佐藤更厉害。前些天,我在书店里看到他于去年底出版的新著《电影导演们的肖像:10位日本巨匠的轨迹》(映画监督たちの肖像日本の巨匠10人の轨迹,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8年12月第一版),已经提不起购读的兴趣了———这种书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再炮制出十本来。这本新的“巨匠”书倒让我想起他多年前写就的另一本“巨匠”书。在内地电影爱好者的圈子里,《日本电影的巨匠们》(廖祥雄译,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一书,几乎带有神话色彩。我不晓得它统共印过几版,反正我手边的是1987年第二版,也许因为印量少,也许因为入手之后谁也不肯再出手,如今想在旧书市场上找到这本书,希望渺茫。《日本电影的巨匠们》中译本介绍了10位导演,分别是:衣笠贞之介、岛津保次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稻垣浩、成濑巳喜男、黑泽明、吉村公三郎、新藤兼人、市川昆。该书日文原著于1979年由学阳书房出版,当中收入的其实是20位导演,除了前面的10位,还有以下10位:阿部丰、内田吐梦、岛耕二、山本嘉次郎、田坂具隆、清水宏、丰田四郎、山中贞雄、久松静儿、川岛雄三。中译本遴选出来的那份名单是译者自作主张的结果。今日回看,我猜许多影迷会更希望看到内田吐梦、清水宏、山中贞雄或川岛雄三的名字,而不是译者选入的岛津保次郎。原因也很简单:内田吐梦等导演的作品出了不少DVD,观摩起来方便,岛津保次郎似乎没这么幸运。当然,我知道更多影迷会说,为什么不把20位导演的内容译全呢?完整翻译不是更好吗?从道理上讲,这自然不错,可是“求全”其实很难达成。1996年到1997年,《日本电影的巨匠们》推出了增补本,而且一本变三本,蔚为大观,新增的导演包括五所平之助、龟井文夫、山本萨夫、今井正、木下惠介、小林正树、羽仁进、中平康、增村保造、今村昌平、冈本喜八、大岛渚、筱田正浩、吉田喜重、山田洋次、浦山桐郎等二十多位。你说,译全可能吗?怎样才能多产?《日本电影的巨匠们》多少揭示了一点秘密。有良心的著述家不会明晃晃地重复旧作,他们的撰作技术可能跟佐藤忠男的很接近:他们拼凑。《日本电影的巨匠们》显然不属于那种先有整体计划然后分段写出的书,书中的内容应该是由杂七杂八的报刊评论拼贴、增删出来的。沟口健二那一章,很可能就是一篇有类似《沟口健二作品中的女性》这种标题的文章。黑泽明那一章,很可能是由一篇关于《生之恋》的影评加上一篇有类似《黑泽明作品中的疾病》这种标题的文章再加上一个谈人道主义的尾巴构成的。最显著的是稻垣浩那一章,它在整本书里占的篇幅最大,有36页之多,可当中有超过两页的篇幅谈的居然是“自学者卓别林与巴斯特·基顿”,这将近1500字的内容跟稻垣浩毫无关系,插进来不过是因为稻垣浩也是自学成材者而已。佐藤忠男本人就是自学成材的,他上学时学的不是电影,后来还在日本的国铁、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等企业工作过,他后来没完没了地写关于自学的书,还把这方面的内容硬塞到谈电影的书里,难道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受刺激太深了罢。数落了这么多缺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劝慰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影迷:它并没有你想象的或江湖谣传中的那么好、那么重要,明白了吧?那么,它是一本不值一读的书吗?不,不,不,别误会。当你知道它是一本拼凑之书后,你的欲望退却了,你的心态也就调整到位了。忘掉它的章节吧,忘掉它的题目吧,就当这是一本讲电影的随笔,随便翻到哪页就读下去……最后,你会发现它是本蛮有趣的书。我觉得佐藤忠男讲市川昆的一节很有意思,这是一种日本味儿很足的对人评头论足的方式,万望细细品味:“市川昆的作品,从初期开始就有各种类型。有通俗剧,有动作片,有讽刺喜剧,有非讽刺性而牵强附会的华丽都市喜剧,有像《心》与《缅甸的竖琴》一般深刻的心理剧。有像是迎合流行而拍摄的看起来有点愚蠢的电影———《女性十二章》与《我的一切》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拍过泉镜花的《日本桥》,也拍过石原慎太郎的《刑房》。但到底不能说泉镜花与石原慎太郎的主题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他拍过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也拍过以两岁婴儿为主角的《我两岁》。《我两岁》当然也有主题。尽管有借婴儿的成长过程描写生命之神秘的主题,但能不能以仅有两岁的婴儿为主角这种技术方面的兴趣,可能还是压过了对有无主题的考量。”接着,佐藤忠男总结道:“市川昆是一位彻底热衷于影像技术的导演。”这句话,对我,真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的效果。就像多年来的闷葫芦被打破了,佐藤忠男这一断语让我佩服得不得了。市川昆电影中的一个个场景、观看市川昆电影时的种种感受,齐齐奔赴脑海。对啊,对啊,只能这样感叹着。市川昆是个匠人,的确是。好的电影评论应该在你未看电影前就让你信服。我读佐藤忠男谈吉村公三郎《暖流》一片的文字,就有这种信服感。佐藤忠男写道:“当时着迷于这部影片的青年们,据说分成了‘启子(片中的富家千金)派’和‘吟(片中的普通护士)派’两个派别。现今五十岁左右的知识分子,常常在他们的随笔里回忆如何跟好友议论这个问题。佐分利信饰演一个富于男子气概的知识青年,演得不错,但关键在于高峰三枝子与水户光子演活了两个对照性的女人……(不知道二战已结束)在菲律宾鲁邦岛里潜居三十年的小野田少尉被发现后,记者问他喜欢哪一型的女性,他的回答是水户光子,显然他是属于《暖流》的‘吟派’。”尽管无关紧要,但还是想说,我没看过《暖流》,不过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属于“启子派”的,没错。作者:毛尖佐藤忠男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电影评论家之一。他的著作《黑泽明的世界》、《小津安二郎的艺术》等,都为中国影迷所熟悉。这本《中国电影百年》展现了作者不凡的电影知识面。由日本评论家来总结中国电影的得失,其特有的视角本身就是吸引人的因素。作者把中国电影置于世界电影史的宏观背景下,与美国、日本电影进行比较,眼光独到、见解深刻。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天天电影,日均三部,看了一千部电影后,居然很有信心地写起影评,指手画脚地说张艺谋谈陈凯歌。我一直没意识到自己有多糟,直到最近看到佐藤忠男先生的《中国电影百年》。这是一个让我们羞愧的影评人。只凭一点就足以叫人低头,佐藤先生是看过最多中国电影的人,同时,他也是这个世界上,看过最多电影的人。结婚五十年,他和夫人保持着每天看五部电影的习惯,想一想,从万部电影起步的影评,会有怎样的风光!然而,我马上又发现自己想错了。我原来以为这样一个装着世界电影史的人,定然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人物,可是不,他完全就是影评界的小津安二郎。我记得,佐藤先生说过,小津电影中的人物多采用并排坐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人物,任何场面他都不从高处往下拍摄。他离地一尺仰拍,对所有的事物表示敬意,不会把任何人当笨蛋。佐藤先生的影评,实践的正是这种哲学,他和所有的电影并排而坐,把我们粗暴扔掉的,我们视而不见的,认真捡回来,然后说,看,这才是电影的悲喜,真正的人生。因此,他能从最天真的手法里看出20世纪30年代的深渊,从最清贫的表情里读出台湾电影的家园,从反面幽默里汲取正面力量。比如,他评《李双双》真是让人难忘,他说,这部影片用妻子的名字作为片名,或许还不如用丈夫的名字更妥帖,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之所以能稳定地坚持下来,或许就是因为人民大众具有孙喜旺的基本性格。其实,翻开《中国电影百年》的目录,像我们这样轻狂的读者很容易感到失望,因为标题几乎是老土的,按年代走,然后是一部一部电影的罗列,可是,越往后看,我的感动越深。佐藤先生多么深地加入了我们的历史!而且,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既为《小玩意》这样的抗日电影欢呼,能从《生死劫》这样的“汉奸”作品中读出抗日思想;又毫不隐瞒,当杨德昌用良好的形象表现日本人时,他说自己对这部电影怀有好感,因为外国电影很少这样表现他的国人。这真的是一个胸中有丘壑的电影人,所以,当他大声呼吁,“全世界不赚钱的电影联合起来”时,我们会跟从他。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