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正秋

郑正秋

中文名:郑正秋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89年
职业: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劳工之爱情、玉梨魂、姊妹花
详细介绍:郑正秋(1889年—1935年7月16日),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汕头人。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中国......>>>查看郑正秋详细资料

郑正秋早年经历

郑正秋作品电影剧照1889年,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出生于广东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汀村),郑正秋从小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小正秋3岁时,为了“让孩子认得老家”,母亲张太夫人带正秋回到上盐汀村祖居。两年后,小正秋随母亲返回上海,受教于嘉定人庄乘黄。在庄老师的点拨下,小正秋不仅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还练就了一手好字,思想上更深受老师不满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影响。一年以后,10岁的小正秋带着庄老师的口授心传,进了育才书院。14岁时,带领同学面见校长使其同意学校取消体罚,但父亲郑让卿听说后却极为愤怒,不允许其继续上学。父亲领着正秋来到郑洽记土栈,让他熟悉土栈业务,认识四方商贾。期间,去不成学校的郑正秋自己找书看。《再生缘》、《推背图》、《左氏春秋考证》、《三国演义》,《警世钟》、《西太后》、《扬州十日记》、《革命军》、《大革命家孙逸仙》乃至戏曲唱本,逮着什么看什么。1902年,郑正秋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他父亲花钱在湖北张之洞那里买了个“候官”的位置,逼着郑正秋立即去湖北任职。郑正秋在湖北勉强干了近两年,最终决定弃官从商。经营土栈,两年后因亏损而把土栈交给弟弟正栋打理。郑正秋则在友人夏月珊的启发下,从事新剧运动,1910年11月26日,署名正秋的长篇评论《丽丽所戏言》在《民立报》见报,这是他的第一篇文字。《丽丽所伶评》为题,尝试着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后又受聘于《民言报》为剧评主笔,被时人誉为“不畏强御的剧评家”。主办《图书剧报》、《民立画报》和《民权画报》,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民立报》自1911年2月起正式办起了戏剧副刊。郑正秋应于右任之邀担任戏剧副刊主编。这位主编从确定刊名《民立画报》到组稿、写稿、编辑,以至版面设计都一手包了。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