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

袁雪芬

中文名:袁雪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浙江嵊县
出生日期:1922年3月26日
职业:越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双烈记》《西厢记》等
详细介绍:袁雪芬(1922.3.26~2011.2.19),女,浙江嵊州人,越剧表演艺术家、泰斗,越剧袁派创始......>>>查看袁雪芬详细资料

袁雪芬袁派唱腔

在越剧唱腔艺袁雪芬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11月,她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尺调腔”,把越剧唱腔音乐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越剧音乐史上的“尺调时期”。越剧的所有流派,就是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不断丰富的。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流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戚雅仙、吕瑞英、金采风、张云霞等大家都曾接受过袁派的艺术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发展,衍化出戚派、吕派、金派、张派。袁雪芬注重塑造有不个性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致地表现其内心情感,为此,她广采博取,大胆创新,以丰富的音乐语汇创造出一个个富有特色的越剧新腔及板式;在演唱时,坚持从人物出发,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唱法上擅长以情带声、声情交融,并用细腻而多样的发声处理和润腔方法,使唱腔韵味无穷。1940年代,袁雪芬以“悲旦”著称。为了真切反映中国妇女善良、温顺的性格和所遭受的痛苦,她在传统的“四工腔”中,频繁地、重复地、自然地运用7音,形成了一种悲哀哭诉的唱腔基调,以表达旧时代妇女忧伤的心声。这段唱从“滴铃铃铜壶漏不尽”起,较多运用7音,使唱腔旋律自然地向低音区展开,唱腔音调显得十分凄楚悲切;特别是在甩腔前大量运用7音的曲调,就成为袁雪芬的特征音调,如“卜咚咚更声在耳旁”,是较为典型的下句甩腔。在这段唱腔中,已经开始孕育着越剧“尺调腔”的萌芽。它是从“四工腔”向“尺调腔”转化时期的代表作。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