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展开>>
王韬

王韬

中文名:王韬
出生地区: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
出生日期:1828年11月10日
详细介绍:王韬(1828年—1897年),原名王利宾,字兰瀛。后改名为王瀚,字懒今。为躲避追捕改名王韬,字紫诠......>>>查看王韬详细资料

王韬历史评价

王韬(自评):老民于诗文无所师承,喜即为之下笔,辄不能自休,生平未尝属稿,恒挥毫对客,忌者或訾其出之太易。至于身遭谗谤,目击乱离,怀古伤今,忧离吊逝,往往歌哭无端,悲愉易状,天下伤心人别有怀抱也。(《弢园老民自传》)理雅各:①译者亦不能不感激而承认苏州学者王韬之贡献。余所遇之中国学者,殆以彼为最博通中国典籍矣。彼以满怀热忱,进行工作,随处为余解释或论辩。彼不特助余工作,且于工作辛劳之际,并为余带来乐趣也。②我的中国助手王博士(王韬)对我是那样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现正在译述诗序,他的作用尤其重要。对我来说,只有第一流的中国学者才有价值。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能够与他匹敌的本地学者。梁启超:王紫诠之翻译事业,无精神,无条理,毫无足称道者;我国学界中,亦久忘其人矣。虽然,其所译《普法战纪》中,有德国、法国国歌各一篇,皆彼中名家之作,于两国立国精神大有关系者,王氏译笔亦尚能传其神韵,是不可以人废也。(《饮冰室诗话》)孙瑞:紫诠太守别号天南遁叟,生平足迹曾绕地球一周,著述不下百余种,名重中西。久为格致书院山长,培植人材,卓有成就。公长诀矣,南极星沈,东山木姜,千百卷六艺群言,名山著述,直剩邺侯架满,陆氏厨盈,家学守遗经,砚捧范乔,他日括杯卷绳祖德。蔡尔康:吴郡王紫诠先生,博极群书。凡铁甲船、火轮船、火轮车、枪炮、飞天球之制,以及算学、化学、重学,无不融会于心。唐才常:诸人议论,靡不详贯周晓。可见海外博通中西之士甚多,而中国如魏源、何秋涛、李凤苞、王韬、黄遵宪,寥寥可数,而识史家公理者,尤其人以言措用颠乎踬矣。(《论各国变通政教之有无公理》)鲁迅:迨长洲王韬作《遁窟谰言》《淞隐漫录》《淞滨琐话》各十二卷,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张舜徽:清季士夫喜言洋务而又洞究于海外诸邦政艺者,盖以韬为一时之选。是集(《弢园文录外编》)文字,则其鼓吹变法自强之总集也。韬文笔犀利,而气又足以振之,自足以激起一世之人。若是集所论变法、重民、除弊、兴利、禁游民、练水师、设电线、制战舰、建铁路、禁鸦片诸篇,盱衡中外,斟酌古今,语重心长。其于清末政教之革新,关系实巨。抑亦考论近代史实者之重要资粮也。……韬自序谓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于古文辞之门径,则茫然未有所知云云。今观韬之为文,亦实在能畅所欲言,而无不达之情,非规规于古文义法者所能及也。(《清人文集别录》卷二十)费正清:①另一些基督教改革派,如王韬(1828—1897年)和马良之弟马建忠(1844—1900年),人们给予他们应得的评价是改革者,而不是基督徒。王韬著的书和他每天写的关于时事和改革的政论文章,使他享有西方问题专家的声誉。②一个西化的知识界正在产生。它麇集在几个通商口岸,比起旧式文人来他们与农民的接触更少。最初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韬,他的个人命运深受国家动荡、文人日益贫困、太平军失败、洋人和传教士广泛地出入于中国的影响,也同样深受他自己的学术经历的影响,他因而成了一个完全以写作为生的报人。另外一些人名气虽然不如他,但都在亦步亦趋地效法他。(《剑桥中国晚清史》)柯文:从19世纪70年代初起,王韬有关“洋务”的社论和著述得到同代人的愈来愈多的承认。由于一些官吏开始征询他的建议,而中国年轻的改革者也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他指正,他的社会价值感自然增加了。王韬作为记者和政论家而“达”了,这样,他就从总体上对中国知识分子新的事业模式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游国恩:冯桂芬、王韬接受西方资产阶段思想影响较多,改革内政的愿望和主张也愈来愈明确、具体,因而成为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者。王韬是中国早期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散文冲击了古文辞的门径,平易畅达,切实有用,开始成为群众的读物,走上社会人化的道路。(《中国文学史》第九编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公元1840~1918))张海林:中国知识分子是时代浪峰上的弄潮儿,他们以辉煌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构筑了一座座丰碑。在这片碑林之中,有一座不是最高最大但却处在前排显眼位置的碑碣,上面镂刻着:王韬,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第一代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新闻工作者,曾在风雨如晦的时代里批判现实,提倡西学,倡导改革,为中国现代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王韬评传》)王人博:洋务运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造就了像王韬、郑观应等这样一代更开明的知识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或直接参加者……由于他们个人的坎坷经历以及他们活动的范围大都处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沿海,有的曾游历西方诸国,比如王韬,这就使其对西学的观察、体认比他的前者多了一份全面和深刻,能够超越“洋务”,提出更新的“借法自强”方案。当脱胎于“洋务”阵营的王韬、薛福成、郑观应高举着“君民共主”的政治大旗继续向西学迈进的时候,洋务派人士的主张和措举已经被抛在了历史的脑后。(《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阮青:早期改革派自强思潮的代表者是冯桂芬、王韬等人。他们继承龚自珍的“自我”愈识和社会批判思想,沿着魏源“师夷长技”的思路,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之间的根本差异及产生差异的根源……王韬用“智”去取代“仁”,决不是一种简单的词语转换,而是要求用理性的“智”去取代作为封建主义礼教基础的愚昧和迷信,用理性去重新审视一切伦理道德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这可以说是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的开始,开启了中国人要求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历史进程。(《中国个性解放之路》)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