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中文名: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英文名:Nikita Mikhalkov
国籍:苏联/俄罗斯
出生地区:莫斯科
出生日期:1945年10月21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职业: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
代表作品:烈日灼人、十二怒汉、蒙古精神
详细介绍: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出生于前苏联首都莫斯科......>>>查看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详细资料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获奖记录

奥斯卡金像奖
  • 2008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十二怒汉(提名)
  • 1995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烈日灼人(获奖)
  • 1993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蒙古精神(提名)
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10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烈日灼人2:逃难(提名)
  • 1994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烈日灼人(获奖)
  • 1994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烈日灼人(获奖)
  • 1994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烈日灼人(提名)
  • 1987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黑眼睛(提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2007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特别金狮奖(获奖)
  • 2007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十二怒汉(提名)
  • 1991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蒙古精神(获奖)
  • 1991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奖蒙古精神(获奖)
  • 1991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帕西内蒂奖-最佳电影蒙古精神(获奖)
东京国际电影节
  • 2008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获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
  • 2015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爵奖中暑(提名)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 2010第4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世界电影贡献奖(获奖)
  • 2008第43届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Audience Award12怒汉:大审判(获奖)
  • 1991第26届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获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
  • 1996第4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烈日灼人(提名)
  • 1989第4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黑眼睛(提名)
法国电影凯撒奖
  • 1992第1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蒙古精神(提名)
  • 1988第1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黑眼睛(提名)
意大利大卫奖
  • 1995第39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电影奖烈日灼人(提名)
  • 1988第32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黑眼睛(提名)
  • 1988第32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编剧奖黑眼睛(提名)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 1977第25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获奖)
印度国际电影节
  • 2015第46届印度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获奖)
苏联-俄罗斯演员、导演、编剧,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1984)。1963-1966年在史楚金戏剧学校学习。1971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M. H.罗姆教研室)。最初扮演的角色具有自然、真诚的特色,他们是:《我漫步在莫斯科》(1964)中的柯尔卡和《呼唤》(1966)中的谢尔盖·博罗金。1970年参演了《红色的帐篷》(扮演丘赫诺夫斯基)和《曼舒克之歌》(扮演叶诺夫)。以后米哈尔科夫扮演的角色有:布雷洛夫(《我中有敌,敌中有我》,1974),阿列克谢·乌斯秋扎宁(《西比利阿达》,1979),涅利多夫公爵(《贵族之家》,1969),骑兵大尉明斯基(《驿站长》,1972,电视片)和特里列茨基(《未奏完的钢琴曲》,1977)等。米哈尔科夫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战争结束时平静的一天》(1971)。他的第二部作品是惊险片《我中有敌,敌中有我》(1974)。1976年执导了《爱情的奴隶》。1977年他拍摄了电影《未奏完的钢琴曲》(根据A. П. 契诃夫作品改编,获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奖等)。1979年,米哈尔科夫把剧作家沃洛金的话剧《五个晚上》搬上了银幕。1980年,他又根据19世纪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执导了影片《奥勃洛摩夫一生中的几天》。1982年完成了影片《亲人》。1983年执导了影片《没有证人》(同年获国际影评联合会奖、莫斯科电影节奖,1984年获全苏电影节奖)。1978年他创作了电影剧本《仇恨》(与人合作)和《横贯西伯利亚的特别快车》等。1978年获列宁主义共青团奖金。1991年《蒙古精神》获得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1995年的《烈日灼身》,该片获得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更在1996年奥斯卡拿到最佳外语片大奖,并于同年获邀担任柏林影展评审团主席。1993年,推出了两部纪录片:《回忆契诃夫》与《安娜》。其中后者是米哈尔科夫拍摄的大女儿安娜·米哈尔科娃从6岁到18岁成长经历,时间跨度长达十二年,影片获得突尼斯儿童电影节金奖。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