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名:龙
英文名:Loong或Chinese dragon
详细介绍: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查看详细资料

龙历史起源

古生物学家曾长期认为,长角的龙是上古先民虚构的形象,只存于神话传说之中。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此次出土的蚌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龙图案,距今约6600多年。但 1996 年出土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的“新中国龙”化石,龙首上有对称的一对“龙角”,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该化石收藏于贵州省安顺市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保存得非常完整,总长七点六米,龙角从头部的最宽处左右两边长出,双角对称,长约二十七厘米,略显弧形,这对“龙角”在龙头上翘出,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贵州关岭新铺的“新中国龙”化石的“龙角”,为中国首次发现,为古代传说中长角的神龙提供了实物佐证,为龙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新铺“新中国龙”由此可见,或许“龙”形体上有真实或大体真实的上古原型,只是功能被神话了。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远古神话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原始人分不清人与动物的界限,认为某种动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标志,一般是单一的某种动物,氏族部落发生兼并战争,胜利者在俘虏对方之后,往往同时消灭其图腾,新产生的部族拥有的还是单一的图腾。中国古人最早体悟到人性,舍弃弱肉强食的观念,在龙图腾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人性。这就是:为了团结、亲近那些被吞并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灭了这个氏族、部落之后,并没有完全消灭他们精神崇拜和文化寄托的图腾,而是将失败者的图腾中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图腾身上。所以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和合团结的象征,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龙的形象包含着多种动物元素,不少人仅依据某一特征论述其起源,所以产生了多种关于龙的原型的说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的原型为蛇说。著名学者闻一多在 20 世纪 40 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型,据其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在消灭了牛图腾、鹿图腾的氏族之后,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头上,后来又加上了猪的头或马的头,加上了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花的尾巴,经过长期的发展,众多图腾的集合就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象。闻一多之后,不少学者也都认为龙的原型是蛇。还有认为龙的原型是鳄鱼的说法,最早提出龙的原型为鳄鱼的是中国古史专家卫聚贤。他在 1934 年出版的著作中便说“龙即鳄鱼”,一些外国学者也认为龙是鳄鱼。此外,还有人认为龙的主干的基本形态是蛇、蜥蜴和马,有的则认为龙是从闪电或彩虹演化而来的等。苏州大学徐山考释了甲骨文“龙”字,认为:龙,其甲骨文字形和“电、雷”两字比较,龙字可视为“电、雷”的变形。龙字保留了闪电的弯曲状,又将表示雷声的符号“口”状移至弯曲处的终端,表示龙的口部。龙字中的口开口朝下,表示雨从龙口中倾泻而下。龙观念的产生,是原始先民对产生雷电的原因的一种生物化解释。在“龙”字的异体中,字形是在龙的形体上方加上“辛”。辛,甲骨文字形为斧劈树木状。从这个意义中又引申出刑具。在“龙”字中,“辛”位于龙形的上方,从辛的语义和造字的上下结构中可以看出,这个“龙”字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龙(雷神)的恐惧而又企图征服、控制它的心理状态。《集韵》在“龙”字下收录了“竜”这个异体字。该字的上方和“龙”字左上方一样,即甲骨文“辛”的隶定形式。“竜”的形义正是对雷电的征服状。此字形有力地证实了龙的原型是雷电。从龙字的发音上看,“lóng”正是记录了雷的隆隆之声。
  中国龙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