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华

李兴华

(江苏张家港攀华集团董事长)

中文名:李兴华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江苏张家港
出生日期:1971年1月
详细介绍:李兴华现为张家港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苏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张家港市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查看李兴华详细资料

李兴华人物生平

李兴华1989年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做镀锌板生意。1991年创办“江南空调安装公司”,1995年,他开始独立经营镀锌板的进口业务,1997年,创立了张家港保税区嘉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代理攀枝花钢铁集团华东地区镀锌板销售。1998年,开始担任浦项公司镀锌板销售江苏地区总代理。李兴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了敏锐捕捉商机的洞察能力和运筹帷幄的市场驾驭能力。也正是这一段千辛万苦的锤炼过程,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为他以后在钢铁行业中获得“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奠定了基础。1998年底,国内市场对镀锌板需求量逐渐萎缩,彩色钢板因美观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而国内只有上海宝钢等大型企业有能力生产彩色钢板,大多要依赖进口,而且进货渠道狭窄,价格昂贵,造成市场供应严重短缺。李兴华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于是,他审慎思索,作出了新的选择——寻找生产彩色钢板的合作伙伴。随后的两个月,李兴华北上吉林、哈尔滨,南下广东、深圳,东走上海、温州,西奔重庆、成都,最后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亚洲第一铝生产厂——重庆“西南铝”涂层分厂。李兴华又赴国外考察,发现国外与“西南铝”涂层分厂相类似的涂层铝板生产线还可以涂层钢板,于是果断承包了“西南铝”涂层分厂加工彩色钢板并一举获得了成功。2000年9月,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李兴华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港区镇民营科技园兴办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500mm彩色钢板生产线,建立国内生产彩色钢板的重要基地。为了抢占先机,使企业迅速投产达产,他大力发扬求真务实、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仅用了同类企业的1/3时间就完成了年产15万吨彩色钢板生产线工程,创造了建设史的奇迹,赢得了大量的商机,“华达”牌彩钢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外,也开创了中国民营彩涂历史的先河。李兴华凭借创业的魄力和胆识,他一次次地抓住机遇,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决策。2001年11月,投资6000万元建办了第二条年产能力20万吨的彩钢生产线,并于2002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2002年4月,投资9000万元兴建第一条年产能力20万吨镀锌生产线,并于2003年3月建成投产,紧接着另一条20万吨的镀锌线于200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2005年,完成技改投入8亿元,分别兴建了酸洗生产线二条,冷轧生产线三条,其中五机架冷连轧生产线为江苏省唯一一条,并将原有的第二条镀锌线改造成退火、镀锌一体的综合生产线。2006年,又投资3亿元建造年产30万吨连续退火生产线、20万吨镀铝锌生产线,分别于2006年9月、12月投入试生产。2006年底,公司投资建设了纵剪生产线和横剪生产线,满足了广大客户对剪切配送的要求。届时,集团公司就形成了120万吨酸洗、120万吨轧硬、30万吨冷轧、40万吨镀锌、20万吨镀铝锌、30万吨彩涂的年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薄板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国内外,并赢得了一致好评。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李兴华独具慧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机遇,果断的在重庆投资,将建设最具规模的钢铁生产基地。其分两期项目建设。一期项目投资40亿元建造150万吨薄板系列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9月开始建设,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彩涂生产线安装完毕进行调试。2010年5月20日,第一条彩涂生产线建成投产;紧接着2010年8月16日,第一条镀锌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2011年,两条酸洗生产线和冷轧生产线相继成功投产。二期项目于2010年11月3日正式签约落户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工业园,投资60亿元建设260万吨汽车板项目,主要设备有1780系列的酸洗、五机架连轧生产线、镀锌和退火线,以及相应的检查仪器和设备。同时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展开强强合作,主要致力于无间隙原子钢(IF),高强度IF钢(HSSIF)烘烤硬化钢(BH),各向同性钢(IS)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双向钢(DP)和变相诱发塑型钢(TRIP)等,“新攀华”经过两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果。2009年8月,李兴华在重庆江津投资建设重庆攀宝钢材市场,总投资10亿元,一期占地600多亩,这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钢材市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适应变化才是永远成功的关键。李兴华深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创新。2010年,他带领集团公司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多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企业”,与时俱进,弘扬企业精神。在薄板生产和销售方面,李兴华始终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贯彻“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转”的方针,做到按计划,按规格组织生产,同时控制合理的库存量,达到产销基本平衡,抵御市场风险。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政策的变化,面向世界,进一步拓展外贸新局面,并与俄罗斯和欧美国家一些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扩大营销市场,抢占产品覆盖率。2010年,李兴华组织集团公司发挥攀华科技研究中心的优势,在重庆加强了对工业产品的科技研究,试制双面彩涂板,设立涂镀钢板耐候试验台,并取得了成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国内资源会越来越困乏,吸收引进海外资源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发展的选择,而我国加入WTO后必然也要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圈。通江达海的码头及国际化物流定会成为满足这种市场需要的载体。2003年,李兴华成功收购张家港旦复石化码头,并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2008年1月通过省级开放验收,正式对外试营。码头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总长1000米,前沿水深-12.5米,拥有2万吨级泊位3个,1万吨级泊位2个,同时可停靠5艘万吨级散杂货货轮,码头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为充分发挥华达码头的优势,确保效益快速增长。李兴华在重庆涪陵投资3.5亿元,征用长江岸线1000米,兴建重庆攀华码头。其中建造3000吨级泊位二个,5000吨位泊位四个。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吨,主营散杂货的装卸,仓储和中转等业务。集团码头是公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李兴华采取内外相兼的发展战略,对内优化货物的品种管理,将原来的钢材、木材、矿粉经过合理化配置,从而提高堆场利用率。对外坚持“诚信、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兴华还涉足了房地产业,2002年10月开始的“居住改变中国”的行动口号深深打动了他的心。“居者有其屋”、“安得广厦千万家”是中国民生最真切的生存梦想。作为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李兴华立即在金港镇、香港城以及远在辽远的塞北长春都购置了土地,开发住房及商业用房。2010年李兴华开发建设的攀华豪苑商品房520套,已销售100%。兴华豪苑别墅及公寓房265套,已销售93%。随着房产开发量的不断增加,集团公司旗下的华达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张家港市房产开发量较大的房产开发企业,并在张家港市房产业界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10年11月18日,李兴华在重庆涪陵开发建设的攀华未来城一期工程开盘,开盘当日住宅房销售190多套,占总销售量的85%,现已全部销售完。商业门面房已销售50%,总体呈现良好的态势。在金融投资方面,李兴华发起创立的江苏张家港华信村镇银行于2010年4月27日挂牌开业,已取得良好的收益。参股东吴证券、张家港农商行、重庆农商行、长春农商行,天津农商行,三亚农商行等均取得较好效益。

李兴华1989年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做镀锌板生意。1991年创办“江南空调安装公司”,1995年,他开始独立经营镀锌板的进口业务,1997年,创立了张家港保税区嘉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代理攀枝花钢铁集团华东地区镀锌板销售。1998年,开始担任浦项公司镀锌板销售江苏地区总代理。李兴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了敏锐捕捉商机的洞察能力和运筹帷幄的市场驾驭能力。也正是这一段千辛万苦的锤炼过程,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为他以后在钢铁行业中获得“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奠定了基础。1998年底,国内市场对镀锌板需求量逐渐萎缩,彩色钢板因美观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而国内只有上海宝钢等大型企业有能力生产彩色钢板,大多要依赖进口,而且进货渠道狭窄,价格昂贵,造成市场供应严重短缺。李兴华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于是,他审慎思索,作出了新的选择——寻找生产彩色钢板的合作伙伴。随后的两个月,李兴华北上吉林、哈尔滨,南下广东、深圳,东走上海、温州,西奔重庆、成都,最后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亚洲第一铝生产厂——重庆“西南铝”涂层分厂。李兴华又赴国外考察,发现国外与“西南铝”涂层分厂相类似的涂层铝板生产线还可以涂层钢板,于是果断承包了“西南铝”涂层分厂加工彩色钢板并一举获得了成功。2000年9月,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李兴华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港区镇民营科技园兴办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500mm彩色钢板生产线,建立国内生产彩色钢板的重要基地。为了抢占先机,使企业迅速投产达产,他大力发扬求真务实、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仅用了同类企业的1/3时间就完成了年产15万吨彩色钢板生产线工程,创造了建设史的奇迹,赢得了大量的商机,“华达”牌彩钢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外,也开创了中国民营彩涂历史的先河。李兴华凭借创业的魄力和胆识,他一次次地抓住机遇,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决策。2001年11月,投资6000万元建办了第二条年产能力20万吨的彩钢生产线,并于2002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2002年4月,投资9000万元兴建第一条年产能力20万吨镀锌生产线,并于2003年3月建成投产,紧接着另一条20万吨的镀锌线于200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2005年,完成技改投入8亿元,分别兴建了酸洗生产线二条,冷轧生产线三条,其中五机架冷连轧生产线为江苏省唯一一条,并将原有的第二条镀锌线改造成退火、镀锌一体的综合生产线。2006年,又投资3亿元建造年产30万吨连续退火生产线、20万吨镀铝锌生产线,分别于2006年9月、12月投入试生产。2006年底,公司投资建设了纵剪生产线和横剪生产线,满足了广大客户对剪切配送的要求。届时,集团公司就形成了120万吨酸洗、120万吨轧硬、30万吨冷轧、40万吨镀锌、20万吨镀铝锌、30万吨彩涂的年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薄板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国内外,并赢得了一致好评。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李兴华独具慧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机遇,果断的在重庆投资,将建设最具规模的钢铁生产基地。其分两期项目建设。一期项目投资40亿元建造150万吨薄板系列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9月开始建设,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彩涂生产线安装完毕进行调试。2010年5月20日,第一条彩涂生产线建成投产;紧接着2010年8月16日,第一条镀锌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2011年,两条酸洗生产线和冷轧生产线相继成功投产。二期项目于2010年11月3日正式签约落户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工业园,投资60亿元建设260万吨汽车板项目,主要设备有1780系列的酸洗、五机架连轧生产线、镀锌和退火线,以及相应的检查仪器和设备。同时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展开强强合作,主要致力于无间隙原子钢(IF),高强度IF钢(HSSIF)烘烤硬化钢(BH),各向同性钢(IS)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双向钢(DP)和变相诱发塑型钢(TRIP)等,“新攀华”经过两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果。2009年8月,李兴华在重庆江津投资建设重庆攀宝钢材市场,总投资10亿元,一期占地600多亩,这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钢材市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适应变化才是永远成功的关键。李兴华深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创新。2010年,他带领集团公司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多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企业”,与时俱进,弘扬企业精神。在薄板生产和销售方面,李兴华始终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贯彻“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转”的方针,做到按计划,按规格组织生产,同时控制合理的库存量,达到产销基本平衡,抵御市场风险。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政策的变化,面向世界,进一步拓展外贸新局面,并与俄罗斯和欧美国家一些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扩大营销市场,抢占产品覆盖率。2010年,李兴华组织集团公司发挥攀华科技研究中心的优势,在重庆加强了对工业产品的科技研究,试制双面彩涂板,设立涂镀钢板耐候试验台,并取得了成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国内资源会越来越困乏,吸收引进海外资源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发展的选择,而我国加入WTO后必然也要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圈。通江达海的码头及国际化物流定会成为满足这种市场需要的载体。2003年,李兴华成功收购张家港旦复石化码头,并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2008年1月通过省级开放验收,正式对外试营。码头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总长1000米,前沿水深-12.5米,拥有2万吨级泊位3个,1万吨级泊位2个,同时可停靠5艘万吨级散杂货货轮,码头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为充分发挥华达码头的优势,确保效益快速增长。李兴华在重庆涪陵投资3.5亿元,征用长江岸线1000米,兴建重庆攀华码头。其中建造3000吨级泊位二个,5000吨位泊位四个。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吨,主营散杂货的装卸,仓储和中转等业务。集团码头是公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李兴华采取内外相兼的发展战略,对内优化货物的品种管理,将原来的钢材、木材、矿粉经过合理化配置,从而提高堆场利用率。对外坚持“诚信、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兴华还涉足了房地产业,2002年10月开始的“居住改变中国”的行动口号深深打动了他的心。“居者有其屋”、“安得广厦千万家”是中国民生最真切的生存梦想。作为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李兴华立即在金港镇、香港城以及远在辽远的塞北长春都购置了土地,开发住房及商业用房。2010年李兴华开发建设的攀华豪苑商品房520套,已销售100%。兴华豪苑别墅及公寓房265套,已销售93%。随着房产开发量的不断增加,集团公司旗下的华达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张家港市房产开发量较大的房产开发企业,并在张家港市房产业界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10年11月18日,李兴华在重庆涪陵开发建设的攀华未来城一期工程开盘,开盘当日住宅房销售190多套,占总销售量的85%,现已全部销售完。商业门面房已销售50%,总体呈现良好的态势。在金融投资方面,李兴华发起创立的江苏张家港华信村镇银行于2010年4月27日挂牌开业,已取得良好的收益。参股东吴证券、张家港农商行、重庆农商行、长春农商行,天津农商行,三亚农商行等均取得较好效益。

李兴华1989年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做镀锌板生意。1991年创办“江南空调安装公司”,1995年,他开始独立经营镀锌板的进口业务,1997年,创立了张家港保税区嘉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代理攀枝花钢铁集团华东地区镀锌板销售。1998年,开始担任浦项公司镀锌板销售江苏地区总代理。李兴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了敏锐捕捉商机的洞察能力和运筹帷幄的市场驾驭能力。也正是这一段千辛万苦的锤炼过程,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为他以后在钢铁行业中获得“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奠定了基础。1998年底,国内市场对镀锌板需求量逐渐萎缩,彩色钢板因美观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而国内只有上海宝钢等大型企业有能力生产彩色钢板,大多要依赖进口,而且进货渠道狭窄,价格昂贵,造成市场供应严重短缺。李兴华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于是,他审慎思索,作出了新的选择——寻找生产彩色钢板的合作伙伴。随后的两个月,李兴华北上吉林、哈尔滨,南下广东、深圳,东走上海、温州,西奔重庆、成都,最后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亚洲第一铝生产厂——重庆“西南铝”涂层分厂。李兴华又赴国外考察,发现国外与“西南铝”涂层分厂相类似的涂层铝板生产线还可以涂层钢板,于是果断承包了“西南铝”涂层分厂加工彩色钢板并一举获得了成功。2000年9月,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李兴华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港区镇民营科技园兴办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500mm彩色钢板生产线,建立国内生产彩色钢板的重要基地。为了抢占先机,使企业迅速投产达产,他大力发扬求真务实、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仅用了同类企业的1/3时间就完成了年产15万吨彩色钢板生产线工程,创造了建设史的奇迹,赢得了大量的商机,“华达”牌彩钢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外,也开创了中国民营彩涂历史的先河。李兴华凭借创业的魄力和胆识,他一次次地抓住机遇,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决策。2001年11月,投资6000万元建办了第二条年产能力20万吨的彩钢生产线,并于2002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2002年4月,投资9000万元兴建第一条年产能力20万吨镀锌生产线,并于2003年3月建成投产,紧接着另一条20万吨的镀锌线于200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2005年,完成技改投入8亿元,分别兴建了酸洗生产线二条,冷轧生产线三条,其中五机架冷连轧生产线为江苏省唯一一条,并将原有的第二条镀锌线改造成退火、镀锌一体的综合生产线。2006年,又投资3亿元建造年产30万吨连续退火生产线、20万吨镀铝锌生产线,分别于2006年9月、12月投入试生产。2006年底,公司投资建设了纵剪生产线和横剪生产线,满足了广大客户对剪切配送的要求。届时,集团公司就形成了120万吨酸洗、120万吨轧硬、30万吨冷轧、40万吨镀锌、20万吨镀铝锌、30万吨彩涂的年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薄板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国内外,并赢得了一致好评。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李兴华独具慧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机遇,果断的在重庆投资,将建设最具规模的钢铁生产基地。其分两期项目建设。一期项目投资40亿元建造150万吨薄板系列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9月开始建设,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彩涂生产线安装完毕进行调试。2010年5月20日,第一条彩涂生产线建成投产;紧接着2010年8月16日,第一条镀锌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2011年,两条酸洗生产线和冷轧生产线相继成功投产。二期项目于2010年11月3日正式签约落户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工业园,投资60亿元建设260万吨汽车板项目,主要设备有1780系列的酸洗、五机架连轧生产线、镀锌和退火线,以及相应的检查仪器和设备。同时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展开强强合作,主要致力于无间隙原子钢(IF),高强度IF钢(HSSIF)烘烤硬化钢(BH),各向同性钢(IS)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双向钢(DP)和变相诱发塑型钢(TRIP)等,“新攀华”经过两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果。2009年8月,李兴华在重庆江津投资建设重庆攀宝钢材市场,总投资10亿元,一期占地600多亩,这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钢材市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适应变化才是永远成功的关键。李兴华深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创新。2010年,他带领集团公司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多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企业”,与时俱进,弘扬企业精神。在薄板生产和销售方面,李兴华始终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贯彻“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转”的方针,做到按计划,按规格组织生产,同时控制合理的库存量,达到产销基本平衡,抵御市场风险。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政策的变化,面向世界,进一步拓展外贸新局面,并与俄罗斯和欧美国家一些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扩大营销市场,抢占产品覆盖率。2010年,李兴华组织集团公司发挥攀华科技研究中心的优势,在重庆加强了对工业产品的科技研究,试制双面彩涂板,设立涂镀钢板耐候试验台,并取得了成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国内资源会越来越困乏,吸收引进海外资源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发展的选择,而我国加入WTO后必然也要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圈。通江达海的码头及国际化物流定会成为满足这种市场需要的载体。2003年,李兴华成功收购张家港旦复石化码头,并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2008年1月通过省级开放验收,正式对外试营。码头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总长1000米,前沿水深-12.5米,拥有2万吨级泊位3个,1万吨级泊位2个,同时可停靠5艘万吨级散杂货货轮,码头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为充分发挥华达码头的优势,确保效益快速增长。李兴华在重庆涪陵投资3.5亿元,征用长江岸线1000米,兴建重庆攀华码头。其中建造3000吨级泊位二个,5000吨位泊位四个。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吨,主营散杂货的装卸,仓储和中转等业务。集团码头是公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李兴华采取内外相兼的发展战略,对内优化货物的品种管理,将原来的钢材、木材、矿粉经过合理化配置,从而提高堆场利用率。对外坚持“诚信、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兴华还涉足了房地产业,2002年10月开始的“居住改变中国”的行动口号深深打动了他的心。“居者有其屋”、“安得广厦千万家”是中国民生最真切的生存梦想。作为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李兴华立即在金港镇、香港城以及远在辽远的塞北长春都购置了土地,开发住房及商业用房。2010年李兴华开发建设的攀华豪苑商品房520套,已销售100%。兴华豪苑别墅及公寓房265套,已销售93%。随着房产开发量的不断增加,集团公司旗下的华达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张家港市房产开发量较大的房产开发企业,并在张家港市房产业界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10年11月18日,李兴华在重庆涪陵开发建设的攀华未来城一期工程开盘,开盘当日住宅房销售190多套,占总销售量的85%,现已全部销售完。商业门面房已销售50%,总体呈现良好的态势。在金融投资方面,李兴华发起创立的江苏张家港华信村镇银行于2010年4月27日挂牌开业,已取得良好的收益。参股东吴证券、张家港农商行、重庆农商行、长春农商行,天津农商行,三亚农商行等均取得较好效益。

李兴华1989年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做镀锌板生意。1991年创办“江南空调安装公司”,1995年,他开始独立经营镀锌板的进口业务,1997年,创立了张家港保税区嘉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代理攀枝花钢铁集团华东地区镀锌板销售。1998年,开始担任浦项公司镀锌板销售江苏地区总代理。李兴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了敏锐捕捉商机的洞察能力和运筹帷幄的市场驾驭能力。也正是这一段千辛万苦的锤炼过程,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为他以后在钢铁行业中获得“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奠定了基础。1998年底,国内市场对镀锌板需求量逐渐萎缩,彩色钢板因美观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而国内只有上海宝钢等大型企业有能力生产彩色钢板,大多要依赖进口,而且进货渠道狭窄,价格昂贵,造成市场供应严重短缺。李兴华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于是,他审慎思索,作出了新的选择——寻找生产彩色钢板的合作伙伴。随后的两个月,李兴华北上吉林、哈尔滨,南下广东、深圳,东走上海、温州,西奔重庆、成都,最后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亚洲第一铝生产厂——重庆“西南铝”涂层分厂。李兴华又赴国外考察,发现国外与“西南铝”涂层分厂相类似的涂层铝板生产线还可以涂层钢板,于是果断承包了“西南铝”涂层分厂加工彩色钢板并一举获得了成功。2000年9月,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李兴华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港区镇民营科技园兴办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500mm彩色钢板生产线,建立国内生产彩色钢板的重要基地。为了抢占先机,使企业迅速投产达产,他大力发扬求真务实、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仅用了同类企业的1/3时间就完成了年产15万吨彩色钢板生产线工程,创造了建设史的奇迹,赢得了大量的商机,“华达”牌彩钢源源不断销往国内外,也开创了中国民营彩涂历史的先河。李兴华凭借创业的魄力和胆识,他一次次地抓住机遇,作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决策。2001年11月,投资6000万元建办了第二条年产能力20万吨的彩钢生产线,并于2002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2002年4月,投资9000万元兴建第一条年产能力20万吨镀锌生产线,并于2003年3月建成投产,紧接着另一条20万吨的镀锌线于200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2005年,完成技改投入8亿元,分别兴建了酸洗生产线二条,冷轧生产线三条,其中五机架冷连轧生产线为江苏省唯一一条,并将原有的第二条镀锌线改造成退火、镀锌一体的综合生产线。2006年,又投资3亿元建造年产30万吨连续退火生产线、20万吨镀铝锌生产线,分别于2006年9月、12月投入试生产。2006年底,公司投资建设了纵剪生产线和横剪生产线,满足了广大客户对剪切配送的要求。届时,集团公司就形成了120万吨酸洗、120万吨轧硬、30万吨冷轧、40万吨镀锌、20万吨镀铝锌、30万吨彩涂的年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薄板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国内外,并赢得了一致好评。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李兴华独具慧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机遇,果断的在重庆投资,将建设最具规模的钢铁生产基地。其分两期项目建设。一期项目投资40亿元建造150万吨薄板系列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9月开始建设,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彩涂生产线安装完毕进行调试。2010年5月20日,第一条彩涂生产线建成投产;紧接着2010年8月16日,第一条镀锌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2011年,两条酸洗生产线和冷轧生产线相继成功投产。二期项目于2010年11月3日正式签约落户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工业园,投资60亿元建设260万吨汽车板项目,主要设备有1780系列的酸洗、五机架连轧生产线、镀锌和退火线,以及相应的检查仪器和设备。同时与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展开强强合作,主要致力于无间隙原子钢(IF),高强度IF钢(HSSIF)烘烤硬化钢(BH),各向同性钢(IS)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双向钢(DP)和变相诱发塑型钢(TRIP)等,“新攀华”经过两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果。2009年8月,李兴华在重庆江津投资建设重庆攀宝钢材市场,总投资10亿元,一期占地600多亩,这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钢材市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适应变化才是永远成功的关键。李兴华深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创新。2010年,他带领集团公司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多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企业”,与时俱进,弘扬企业精神。在薄板生产和销售方面,李兴华始终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贯彻“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转”的方针,做到按计划,按规格组织生产,同时控制合理的库存量,达到产销基本平衡,抵御市场风险。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市场政策的变化,面向世界,进一步拓展外贸新局面,并与俄罗斯和欧美国家一些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扩大营销市场,抢占产品覆盖率。2010年,李兴华组织集团公司发挥攀华科技研究中心的优势,在重庆加强了对工业产品的科技研究,试制双面彩涂板,设立涂镀钢板耐候试验台,并取得了成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国内资源会越来越困乏,吸收引进海外资源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发展的选择,而我国加入WTO后必然也要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圈。通江达海的码头及国际化物流定会成为满足这种市场需要的载体。2003年,李兴华成功收购张家港旦复石化码头,并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2008年1月通过省级开放验收,正式对外试营。码头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总长1000米,前沿水深-12.5米,拥有2万吨级泊位3个,1万吨级泊位2个,同时可停靠5艘万吨级散杂货货轮,码头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为充分发挥华达码头的优势,确保效益快速增长。李兴华在重庆涪陵投资3.5亿元,征用长江岸线1000米,兴建重庆攀华码头。其中建造3000吨级泊位二个,5000吨位泊位四个。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吨,主营散杂货的装卸,仓储和中转等业务。集团码头是公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李兴华采取内外相兼的发展战略,对内优化货物的品种管理,将原来的钢材、木材、矿粉经过合理化配置,从而提高堆场利用率。对外坚持“诚信、高效、优质”的服务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兴华还涉足了房地产业,2002年10月开始的“居住改变中国”的行动口号深深打动了他的心。“居者有其屋”、“安得广厦千万家”是中国民生最真切的生存梦想。作为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李兴华立即在金港镇、香港城以及远在辽远的塞北长春都购置了土地,开发住房及商业用房。2010年李兴华开发建设的攀华豪苑商品房520套,已销售100%。兴华豪苑别墅及公寓房265套,已销售93%。随着房产开发量的不断增加,集团公司旗下的华达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张家港市房产开发量较大的房产开发企业,并在张家港市房产业界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10年11月18日,李兴华在重庆涪陵开发建设的攀华未来城一期工程开盘,开盘当日住宅房销售190多套,占总销售量的85%,现已全部销售完。商业门面房已销售50%,总体呈现良好的态势。在金融投资方面,李兴华发起创立的江苏张家港华信村镇银行于2010年4月27日挂牌开业,已取得良好的收益。参股东吴证券、张家港农商行、重庆农商行、长春农商行,天津农商行,三亚农商行等均取得较好效益。怀着感恩的心,李兴华在着力发展事业的同时,始终热心公益事业。在四川,这个他开启事业的第二故乡,他捐助了一所希望小学,并帮助攀枝花市的40多名学生解决了从小学到学业终止的全部学费;在故土张家港,慈善总会、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方都留下了他捐助的身影;重庆云阳县、四川马边县、中江县、吉林长春,也都有他捐助的希望小学。短短几年,李兴华捐赠的善款已高达1000多万人民币。现为张家港市工商联(总工会)副会长、苏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张家港市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常委。曾获“张家港市优秀企业家”、“张家港市大大杰出青年”、“张家港市劳动模范”;获“社会主义经济贡献奖章”、“扶贫济困爱心奖章”;曾多次获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优秀科技企业家”;获乡镇企业“第五届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李兴华凭着他敏锐的国际化视野和睿智勇敢,审时度势地发展壮大著自己的企业,形成了总资产38亿元的、年销售额达70亿元的、以薄板为龙头,涉猎码头物流、房地产、矿业、金融等多元化的现代化集团企业,并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