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莲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李桂莲

李桂莲

(大连大杨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中文名:李桂莲
英文名:Li Guilian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辽宁大连普兰店
出生日期:1946年3月27日
详细介绍:李桂莲,女,1946年3月27日出生,大连普兰店人,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届全国......>>>查看李桂莲详细资料

李桂莲人物经历

李桂莲,女,1946年3月27日出生,大连普兰店人,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大连普兰店市杨树房镇(现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镇长、党委书记、大连大杨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总资产6亿元,大陆女首富排名第五。
1979年10月,李桂莲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带领85名农家妇女创办服装企业,至1993年1月组建大杨企业集团公司,共有直属企业42家,其中三资企业26家。固定资产10亿元。1998年完成产值8.01亿元,实现利润5610万美元,创汇6344万美元。

远大目标指引前行之路

李桂莲已经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不过,这位女富豪当初创业的时候却只有一个念头:解决农民穿不上裤子的问题。李桂莲对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农村仍有惨淡的记忆。“冬天,我的父亲在田里干活,单裤上缠着草绳保暖。”半个世纪过去了,大连市中心最高档的百货商厦里,李桂莲拥有的品牌“创世”男装均价已经卖到了8000元。李桂莲自小是农民出身,3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父母带着弟弟北上哈尔滨投亲靠友,唯独把她留在大连农村。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女儿身上生来就有非同一般的生存本领,父母才放心地留下了她。得到温总理的亲切会见她自小就具有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性格,在农村,她带领生产大队的同志们一起渡过生活难关。后来,她成了大队的生产书记,管生产、管思想、管计划生育。农村里来了上山下乡的知青,领导们就派李桂莲去管理这些下乡劳动的知识青年。李桂莲从小只读过4年书,这个个子不高、身体娇柔的女人管理起知青来却毫不逊色。当时认识她的人都说:“李桂莲很有两下子,她的性格一点也不小女子!”1979年正值中国改革之初。只念过4年书的李桂莲却已经做了8年生产大队支部书记。在那个时候,中国农村家庭拥有缝纫机的并不多,凭借组织能力和领导力,李桂莲把全村的65台缝纫机和10多位技术比较“精湛”的女裁缝都拉了出来,又动员全村有兴趣去做服装的妇女报名参加她办的服装厂的招工考试。“有600多人报名,整整考了3天,像唱大戏一样。”考试的题目是“在两小时内做一件像样的衣服”。3天以后,李桂莲挑选出了85名“优秀工人”。后来,她们都成了大杨集团的“元老”。也许是因为穷怕了,李桂莲很快就找到了生产致富的办法。大连港口有从事贸易的地理优势,很多日本与韩国商人来到这里,将自己的服装拿给当时加工费用很便宜的中国工厂加工制造。李桂莲带领自己的这些农民员工,帮当时大连一些国有工厂做他们不接的散单。当时的外商喜欢直接与服装加工厂接洽,他们需要在技术上精密把关,在工艺上有更密切的交流。来到杨树房的工厂,外商看见农民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用简陋的设备做衣服时立刻就皱起了眉头……尤其是当他们看见那些工人的手上还沾满了种菜时留下的土。然而李桂莲却很真诚、敏感,她马上问:“你们有什么不满意吗?”当她知道了原因以后,就在工厂门口放了水盆,让工人们在进厂做工前把挖地瓜沾上土的手洗干净。曾经的往事总是一幕幕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那样的环境下,她走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这是一个普通小女子的坚韧,也是一个值得我们仰慕的榜样。大杨集团副总裁刘文献谈起李桂莲时说:“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智慧程度却很高。她每天都在学习,并且眼光非常独到,都是和国际大师学习,一般的水平,她是看不上的。”细数她的合作伙伴,里面有日本赫赫有名的青山集团,有意大利有名的GFT集团,后来又和阿玛尼合作,这都是世界顶级的时装厂商。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杨集团以前瞻的眼光、雄厚的实力、战略性的判断成为大连乃至全国服装产业的先行者。现在,大杨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联合国”,7名来自全球各地负责销售和市场的外籍管理人员已经在大连的大杨集团办公室上班,另外大杨集团还在海外聘用了30多名设计师和营销人员。创建高档服装品牌的道路注定漫长而寂寞,但李桂莲却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着这个过程。“每个客户都是我们服装的活广告。如果一位男士穿上我们的西服很得体,我就是送,也一定让他穿上;而有些不合适我们服装风格的男士,哪怕他再怎么想买我们的衣服,我也要想方设法劝他脱下来。”她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这不是因为李桂莲是一个农民,也不是因为她是一位女性,更不是因为她所拥有的巨额财富,而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她带领的大杨集团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而且成为了中国一流的服装企业。

品牌意识

李桂莲有一个认识,她在2005年在面对媒体时曾经表示,中国服装行业正面临着同上世纪60-80年代意大利的服装产业相类似的历史时期。“乔治·阿玛尼公司的成立时间只比大杨集团早9年,但创品牌的时间却早了19年。”1934年7月,乔治·阿玛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20世纪70年代,他在好友赛尔吉-加莱奥蒂的支大杨欲将“创世”打造成世界品牌持下,创办了以自己的名字Giorgio Armani命名的男装品牌。阿玛尼认为,设计是表达自我感受和情绪的方式,是对舒适和奢侈,现实与理想的永恒挑战。经过数十年发展,产品由服装拓展到香水、皮包、珠宝首饰、眼镜等多个领域。合作是潮流之一,2003年3月,浙江温州夏梦服饰有限公司与意大利杰尼亚集团签约合股组建中意合资夏梦-意杰中国有限公司,夏梦与杰尼亚各占50%的股份,合作生产“夏蒙”品牌服装。李桂莲很有耐心和步骤,她让儿子参加海外的设计师协会,同时在这些协会会刊上打大杨集团的广告。“如果不能打入圈子,就连跟他们对话的权利都没有。”如此一来,她同阿玛尼的首席设计师伊万诺-凯特林(Ivano Cattarin)建立了联系。伊万诺在参观了大杨集团的生产线后,感到“震惊”,在2005年的“创世杯”国际高级男装——大连论坛上,他表示,没想到大杨集团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质量水平这么高。李桂莲透露,大杨集团已经与凯特林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将包括他成为大杨集团高级男装的设计顾问,以及逐步将乔治·阿玛尼的一些品牌服装拿到大连大杨来生产等。凯特林则对大杨创世的西服制作工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大杨创世西服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2006年9月,伊万诺·凯特林成为大杨创世的设计总监。刘文献在2007年第10期《服装界》刊载的《一个特许经营人的混业生活》一文中回忆:他向凯特林询问,在大杨创世和阿玛尼工作有什么不同?于是他说,我回答你另一个问题吧,就是创品牌最重要的要靠什么?“花钱,持续地,正确地花钱。”这一期间必须提及的是股改。2005年11月3日大杨创世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股改方案获通过。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付3.2股,非流通股股东共支付2400万股。之前大杨集团还承诺其持有的公司非流通股自股改实施之日起5年内不上市交易或转让。股改实施后的第6年,大杨集团持有的原大杨创世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比例不超过5%,7年内上市流通的比例不超过10%。李桂莲表示,大杨创世之所以积极参与股权分置改革,并成为大连地区第一家推出股改方案的上市公司,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考虑的,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体系,规范运作,努力实现全体股东的共赢。2006年大杨集团拥有了大连服装研究所,这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服装研究所,以此为基础,2007年9月大连服装研究所的产品研发中心、高级服装培训中心和纺织服装检验检测中心正式在开发区落成并投入运营。“日本几乎是每个季度去一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日本所有做男装的企业都和我们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在当地报纸上,可以翻阅到这样的信息,2007年7月日本青山商事株式会社社长青山携同帝人、蝶理、住友等拜访大杨集团,日本青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男装零售商,在日本共有店铺803个,西服套装销量居日本第一。青山商事于2001年起同大杨集团开展合作。企业网站的新闻稿中有那么一个细节:青山部长试穿了西服小线手缝工艺为他度身订做的第1号产品,他高兴地对李桂莲董事长说:工艺有很大改进,非常好。今后还会有更复杂的高档次产品给大杨,希望能干的更好。2008年10月《大连日报》在《李桂莲:记住昨天珍惜今天创造明天》一文中,引用了她的一段话:“每个客户都是我们服装的活广告。如果一位男士穿上我们的西服很得体,我就是送,也一定让他穿上;而有些不合适我们服装风格的男士,哪怕他再怎么想买我们的衣服,我也要想方设法劝他脱下来。”

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其领导者若是没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这样的成绩是万万不能取得的。李桂莲就做到了这一点,并且比别人看得更准,下手更稳。李桂莲建厂伊始,李桂莲就立下了远大目标:要跨出国门挣洋钱。“搞经营做买卖,眼睛不能只盯在国内市场上,要敢于参与国际竞争。”这在20世纪80年代初可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1981年的春天,大连市一家大服装厂厂长找到李桂莲,说他们与一家美国公司签订了一个条绒西服合同,整装由46块面料组成,要求3天内拿出样品,准备去西欧参加博览会。如果3天拿不出样品,这家美国公司不但会另选厂家,还要索赔。这对当时一个规模不大的服装厂厂长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李桂莲隐隐感觉到,加工这批高档出口服装,是她们小厂创信誉、挤进国际市场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她决心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可有位厂领导却担心地说:“这批西服别说干,咱厂这些乡巴佬连看也没看到过!这不是冒险吗?”李桂莲则说:做这批西服要说冒险,主要是时间紧、技术质量要求高,但如果我们干好了,一是可以巩固与大连外贸方面的关系;二是可以一举进入国际市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后面。那位厂领导被李桂莲说服,立即着手组织人马到大连拉布料,并立即投入生产。3天3夜,李桂莲与干部、工人吃在车间,干在车间。第3天中午,400件样品终于赶制出来了。当李桂莲和技术人员赶到机场把样品送到外商面前时,外商吃惊了。他对样品很满意,但不相信是农村小厂做出来的,所以当即退了机票,非要到厂里亲眼看一看不可。他来到厂里,直奔车间,既不坐下,也不喝水,顺着车间流水线逐道工序查看并撕破一件西服做破坏性试验。最后满意地笑了,连声夸OK!OK!并当场拍板:“16000件条绒西服全在这里做。”这时,小厂沸腾了,工人们回家拿出鞭炮放了起来。李桂莲在客户关系培育方面也具有十分超前的眼光,她懂得舍小利,向前看的深刻道理。大杨集团在欧洲的第一位客户贝尔马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贝尔马公司是一家西班牙公司。1988年当大杨集团与他们合作的时候,贝尔马公司的规模还很小,每年的服装订单只有1万件档次较低的夹克衫。但由于这家公司是大杨集团在欧洲的第一家客户,李桂莲仍给予了高度重视。当有一次欧洲货币贬值,贝尔马公司进口成本加大时,李桂莲主动为其开发出可替代的国内面料,降低了对方的成本……这些措施不仅使贝尔马公司发展成为欧洲一家重要的服装进口商,而且使大杨集团与之长达10多年的合作关系更加牢靠,双方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现在,贝尔马公司每年给大杨集团的订单增加到100多万件。李桂莲通过类似的方法,和20多家欧洲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眼光放在全世界

李桂莲,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女性。从最早的缝纫互助组到现在上市公司的集团一把手,她创业将近30年了。在大的思路上,她绝不是一个小女人,她更懂得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深刻意义。多年出口服装加工的经历,10多年国际市场的闯荡,李桂莲的视野更加开阔,她带领的企业也日益发展壮大。但是,她这时却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辛辛苦苦生产的服装,被外国老板们缝上自己的牌子,到市场上赚取十几倍、几十倍的利润,我们为什么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什么不能创造自己的名牌?1996年1月,大杨集团在推出自己的服装品牌“创世”一年之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市场新闻发布会。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杨集团先后在东北、华北的大中城市建立了28个服装专卖店和连锁店。“创世”牌服装后来被消协评为质量信得过品牌,又被科委授予“中华服装精品”称号。李桂莲1997年2月,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名优新产品(技术)博览会上,来自中国的“创世”牌西服引起了评委和100多位服装专家的注意,经过苛刻的评审,最后,他们毫不吝啬地把一枚国际金奖给了这个品牌。大杨集团还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搭起T型台,中外名模身着74种款式的女时装、职业装和晚礼服尽情表演。美国的著名黑人模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到过世界各地进行服装表演,从来没有这么激动,大杨集团的女装色彩和设计款式太贴近生活了,不但可用来表演,而且下了舞台,也可在家里和工作单位穿着。”闯荡新世纪的国际市场,就必须有一个适应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团队。从很早开始,李桂莲就着手为组建大杨集团的“新生代”奔波。她不惜重金,招聘国内外的优秀管理、技术人才。她制定的用人标准是:招聘对象必须是30岁上下的复合型人才,到任后不配翻译、司机,给的专车自己会开,与外商打交道会讲外语,给的电脑自己会用。她要用这样一批知识型、专业性的年轻人才组成新生代的经营团队,一起闯荡国际市场。如今,大杨集团已招聘了数十名优秀人才,担任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公司的领导。大杨集团不仅从意大利招聘来一名著名服装工艺师,以意大利面料、辅料、版型设计,创造创世品牌新形象,而且从日本聘来3名工艺师,进行新型服装设计。“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里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这是李桂莲最爱唱的歌。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