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

福特

中文名:福特
英文名:Ford Motor Company
详细介绍:福特(Ford)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旗下......>>>查看福特详细资料

福特旗下产品

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来自两家在华合资伙伴长安福特,江铃汽车以及由福特中国进口福特品牌车型,当前在华销售探险者、锐界、锐际、蒙迪欧、Mustang、福克斯、福睿斯等重磅车型;江铃汽车当前在售车型包括福特领界、新世代全顺Pro、新全顺、福特撼路者等。经典车型福特T型车1908年-1927年简单可靠的福特T型车,将本专属上流社会的玩物——汽车,普及大众,为世界装上了车轮。福特T型车在1927年5月,T型车的总销量突破1500万台。1913年,第一批福特T型车进口至中国销售,开启了福特与中国的渊源。福特F系列皮卡1948年-至今福特F系列皮卡福特F系列皮卡从1917年福特首款皮卡底盘,也是世上最早的量产皮卡底盘之一Model TT,传承而来。从1982年起至今,F系列皮卡一直是全美最畅销车型。1979年,福特向中国出售了750辆F系列皮卡,这是1949年以来美国汽车第一次销售到中国。2017年,随着第十三代F-150的超性能越野版本F-150猛禽引进,Built Ford Tough品牌正式进入中国。2019年,全地形头等舱F-150 LTD豪华皮卡进入中国。Mustang1964年-至今2013年发布的第六代Mustang成为全球车型,并于2015年引入中国。MustangMustang开创了Pony Car市场,是同级唯一一台57年未曾中断的车型,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运动轿跑,已成为美式流行文化符号。2013年发布的第六代Mustang,并于2015年引入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畅销跑车。MustangBronco1966年-至今Bronco福特Bronco是美国第一台SUV,奠定了福特SUV的根基,也确定了福特SUV的核心基因——年轻,动感,性能强劲。从Bronco一词的本意“烈马“和那专属的前足着地,后足腾空的徽标,便明白它强悍越野SUV的定位,迅速成为4X4民用SUV市场的“自由精神”偶像车型。2020年7月,硬派越野SUV Bronco正式满血回归,并以全系4x4硬派越野SUV家族的形式带来三款重磅产品——经典两门版Bronco、史上首台四门版Bronco,以及紧凑级专业4x4 SUV Bronco Sport。探险者1990年-至今探险者继承Bronco衣钵,福特探险者成功让SUV从小众人士的玩具,一跃跻身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车型。2013年,福特中国正式进口探险者,将这一品牌引入中国。将这一品牌知名度仅次于Mustang和F-150的美国家喻户晓标志性SUV引入中国。在经历了5代车型之后,第6代探险者于2019年1月北美车展发布,首次采用了承载式后驱平台。2020年,第6代探险者正式国产上市,并快速成为35万以上区间合资中大型SUV的消费者热门选择。探险者Mustang Mach-E2019年-至今Mustang Mach-E基于福特全新纯电动模块化架构打造的纯电动SUV Mach-E正式加入了Mustang明星家族谱系。Mustang Mach-E支持整车OTA升级优化提升车辆性能。其后驱长续航版本可以达到EPA约480公里/WLTP 600公里续航里程,能够最大化出行范围,减少里程焦虑。Mustang Mach-E将于2021年引入中国,并将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重要车型Thunderbird如果不提及拥有惊人公众认知度的小型运动车——福特Thunderbird,福特汽车的历史将不会完整。在路易斯·D·克鲁索(Lewis D. Crusoe)的领导下,福特Thunderbird诞生于1955年。Thunderbird车型于1954年10月22日在经销商展厅内首次亮相,售价为2,695美元,加上运费则为3,000到4,000美元。人们一下子就被Thunderbird征服了,第一个十日销售期内就下了超过3,500份订单。在其后的几年内,由于市场研究显示,有孩子的家庭不会将两座车作为他们的主要家庭用车,Thunderbird在设计上相应地做了许多改进。1971年,Thunderbird已经是家喻户晓,著名的百货公司内曼·马可斯(Neiman Marcus)甚至在其购货清单内增加了“他和她的Thunderbird”,上面写着“送给拥有一切的人的礼物”。情侣型Thunderbird配有车载电话、录音机和其他特殊设备,一对车售价为25,000美元。80年代和90年代的Thunderbird外型变化很大,其“太空造型”为公司乃至汽车业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1959年Thunderbird出现在赛车跑道上,1982年又突然现身于全国汽车大赛(NASCAR)赛场,其后继续在全国汽车大赛甲级车赛中赢得了150多场比赛。20世纪末,Thunderbird不再符合顾客的品味。持续的销量下降迫使福特宣布1997款Thunderbird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将不再推出Thunderbird车型。然而,1999年1月3日,福特汽车公司在1999年底特律北美国际汽车展上揭开了一款全新的两座Thunderbird概念车的面纱。2000年5月,公司确定将在2002车型年建造这款引起轰动的概念车的生产版。如今,Thunderbird独树一帜地上路了。它是如此与众不同。自从2001年1月面世之后,Thunderbird的销量一直很稳定,与产量持平。Mustang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重心是年轻人。年轻的肯尼迪总统领导了一个经济繁荣、乐观向上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已意识到适合年轻人的低价跑车的强大市场需求。时为福特汽车部总经理的李·艾柯卡(Lee Iacocca)将Mustang的全新概念车出售给了亨利·福特二世和将信将疑的财务部。由于公司刚刚并购现有的Falcon发动机、变速器和车轴,起动资金被削减。在1964年的发布会上,Mustang引起了轰动,人们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只为一睹它的风采。自从T型车推出之后,福特再也没有领受过公众对一款福特车具有如此强烈的兴趣。这款轮廓鲜明的四座1965型Mustang成了美国的“宠儿”。这股“热情”在第一个百日内带来了10万辆的销量,售价为2,368美元。当年的总销售量创下了418,812辆的记录,远远超出市场研究预测的10万辆。40年以来,福特Mustang已经成为美国风景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它在各年龄层人们的心中还是魅力不减。Taurus和Sable福特汽车公司的另一个成功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经济滑坡之后。石油价格飞涨和汽车销量下降促使福特尽快制造出一款既省油又标新立异的汽车。目标是成为中高档汽车的全球领袖。其结果是福特Taurus和水星(Mercury)Sable的问世。这两款车型为汽车工业日后的空气动力设计潮流奠定了基础,象征着福特对所有档次的车型新的质量要求。当福特的亏损额处于上下浮动的时候,在Taurus身上下的35亿美元赌注所获得的成功代表了戏剧性决策的成果。谁也不知道公众会对一副完全陌生的新面孔作出何种反应。福特却冒了这个险。Taurus开发小组成立,他们的目标是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有了高层的支持,小组成员们更是不折不扣地履行这一承诺。他们的努力有了惊喜的回报。当开发小组发现质量未达到其苛刻的标准时,他们将Taurus的推出时间推迟到了1985年12月26日。结果,即便是忙碌的节假日和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住前来购买这款迟迟露面的Taurus的人们。Taurus当选为1986年“年度汽车”,并在1992年至1996年期间雄踞“全美最畅销汽车”的宝座。福特的产品改良一直持续到下一个十年。1993年推出欧洲“年度汽车”和福特首辆家庭型全球车福特蒙迪欧,以及重新设计的1994 Mustang。1994年的新品还包括福特Windstar小型厢式车。蒙迪欧的北美版---福特Contour和水星Mystique在1995年的年销量超出最接近的日本对手88,000辆。另外还在欧洲推出了经重新设计的F系列皮卡、新型嘉年华和Galaxy小型厢式车。F系列卡车随着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的汽车生产线恢复了民用车的生产。大多数美国人在战争期间都不允许购买汽车,如今他们需要新的小汽车和卡车。1948年1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建造了第一辆后来成为汽车史上最成功的车型系列的F系列皮卡。自1948年以来,全球各地的消费者、企业和商用车队客户大约购买了2,750万辆F系列皮卡。1995年,F系列压倒大众甲壳虫成为历史上全球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包括小汽车和卡车。在北美,F系列卡车连续21年成为最畅销车辆,共计26年荣获畅销汽车称号。1999年1月1日,小威廉·克莱·福特---亨利·福特的曾孙成为董事长。2001年10月1日,小威廉·克莱·福特成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上任之后,他带领公司实施回归基本原则的改良计划,重点致力于改进使公司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1月份,福特高级管理层宣布了一项复兴计划,以产品为中心,强化成本控制,增大公司的盈利能力。A型车三大巨头——钢铁、石油和交通——为亨利·福特和早期的福特汽车公司布置了舞台。1864年,福特出生后第二年,平炉炼钢法问世,现代钢铁时代拉开序幕。次年,石油部门在阿勒格尼河河谷铺设了一个庞大的输油管网络的第一段输油管路,这个网络最终将为7,500万辆汽车提供燃油。1869年,铁轨贯穿整个美国大陆。1903年6月16日17时36分49,福特汽车公司在底特律的一间由货车车间改造而成的窄小工厂中宣告成立。其全部财产包括一些工具、器材、机器、计划书、技术说明、蓝图、专利、几个模型和12位投资者筹措的28,000美元。除亨利·福特外,新公司最初的股东包括一位煤炭商人、煤炭商的簿记员、一位赊账给煤炭商的银行家,一对经营发动机制造厂的兄弟俩、三位木匠、两位律师、一位公司职员、杂货店老板和一位风车与气枪生产商。公司销售的第一辆汽车被称为“市场上最完美的汽车”,“简单得连一个15岁男孩都会开”。第一辆车卖给了芝加哥的E·冯尼格(E.Pfennig)博士。他在公司成立后的一个月就买了这辆车,使那些忧心忡忡、眼看着银行存款只剩下223美元的股东们喜出望外。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年轻的亨利·福特先担任总工程师,随后担任总裁。他展开了一个全面的开发和生产计划,在1905年,将公司从底特律麦克大道租赁车间搬到了位于皮盖特和波比安街的一幢更宽敞的建筑里。公司投产后的头9个月,在老货车工厂共生产了1,800辆汽车,即早期的A型车。S型车1903年至1908年间,亨利·福特和他的工程师们狂热地制造了21种车型,从字母表中的A直到S车型。其中有些只是实验车型,从来没有上市。有些拥有两个气缸,有的有四个,有一辆甚至有六个;有些是链驱动,有些是轴驱动;有两辆车的发动机置于司机座椅之下。最成功的生产车型或许要数N型车了。这是一辆小巧、轻便的四缸汽车,市场售价500美元。售价为2,500美元的K型车是一辆六缸轿车,销量很差。K型车的失败,以及福特先生坚持认为公司的未来在于生产适合大众市场的价格低廉的汽车,使福特先生与亚历山大·麦克姆森(Alexander Malcomson)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这位底特律的煤炭商在创业之初筹集28,000美元启动资金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麦克姆森离开了公司。福特先生买下了足够的股份,控股达58.5%。1906年,在底特律银行家约翰·S·格雷(John S. Gray)去世之后,亨利·福特继任公司总裁。但是,股东之间的分歧并没有象一位叫乔治·塞尔登(George Selden)的人一样严重影响到这个新生公司的存亡。塞尔登拥有一项由内燃发动机供能的“公路机车”专利。为保护其专利,他成立了一个强大的辛迪加,向入选的生产商颁发授权许可,向每一辆在美国生产或销售的“非马车”抽取特许使用费。麦克大道工厂刚刚开业,塞尔登的辛迪加就对福特汽车公司提出了指控。福特汽车公司在没有塞尔登授权的情况下勇敢地投入了生产。而其他更加强大的汽车公司,都选择了支付特许使用费而不是冒险与塞尔登辛迪加作对。但亨利·福特相信乔治·B·塞尔登对所有内燃机驱动的公路车辆所拥有的专利无效,必须予以抵制。于是他和合作伙伴们决定为诉讼进行斗争。八年后,即1911年,历经耗资巨大、难以置信的复杂法律诉讼程序之后,福特汽车公司羸得了这场使其和整个篷勃发展的汽车工业摆脱威胁的战争,走上了继续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尽管有来自塞尔登辛迪加的烦扰,这家小公司的业务却蒸蒸日上。此前,汽车属于有钱人的玩具。但是,建造一种既简单又坚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车是亨利·福特的梦想。这辆梦想之车就是T型车,在当时是最为著名的汽车。尽管不加选装件的最终售价仅为260美元,但几乎每个人都喜欢选装件,因此其平均价格达到400美元。T型车福特T型车T型车于1908年10月1日步入历史舞台。亨利·福特称之为“万能车”。它成为低价、可靠运输工具的象征,当别的汽车陷于泥泞的道路上时它却能继续前行。T型车赢得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心,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莉齐”。T型车第一年的产量达到10,660辆,打破了汽车业有史以来的所有记录。到了1913年末,福特汽车公司的产量已经是全国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福特在工厂实行批量生产。福特推断如果让每一位工人固定在一个位置,负责一件工作,而让汽车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汽车会更快成形,同时可以节约无数的工时。为了验证这一理论,1913年的夏天,在密执安州海兰公园制造厂,用绳子和绞盘将底盘在地板上进行传送。现代批量生产由此诞生。最终每个工作日下线T型车的速度达到每10秒一辆。Ford Fiesta ST 高清图册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车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震惊了全世界。福特先生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的话,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他相信一个8小时工作日5美元的报酬是他所做的削减成本的最佳举措。他说:“我可以找到创造高工资的生产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这位汽车巨头还透露福特汽车公司要改变两班倒,每班9小时的工作制度,而将实行昼夜工作,三班倒,每班8小时的工作制度。这将提供几千人以上的就业机会。这项新计划的另一方面规定任何人都不会被解雇,除非证明他是不忠诚或是工作效率不高者。任何一个人如果在一个部门工作不好可以给予在工作另一部门好好工作的机会。大约10%的工人,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不会得到任何红利。然而,所有的工人都会得到最低5美元的工资,甚至是扫地板的儿童。这项惹人注目的行动将影响到26000名雇员,其中大约有5000名在底特律工厂工作,而其他人在世界各地的福特分厂工作。这个公司1914年的财务报表表明有3500多万美元资产和28万多美元的盈余。在宣布新计划的时候,一位福特公司的代表说:“我们相信,社会公道在国内开始了。我们想让那些帮助我们产生这一伟大制度并正在帮助保持它的那些人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成果。福克斯T型车引起了一场农村变革。5美元的日薪及其蕴含的哲学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而流动的装配线则引起了一场工业变革。在T型车投产的19年里,仅美国一地就销售了15,007,033辆。福特汽车公司在全球牢牢建立了自己作为综合工业巨头的地位。在这些年高度膨胀的发展中,福特汽车公司:迁至位于密执安州海兰公园的更大的工厂。(1910年)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成立汽车工业首家装配分厂。(1911年)为满足对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费城、明尼阿波利斯、长岛市和布法罗设立新厂。(1913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1917年)开始在密执安州迪尔伯恩市建设巨大的荣格综合工厂。(1917年)批量生产“鹰”牌舰艇,一战期间著名的猎潜艇。(1918年)由亨利·福特及其儿子埃德塞尔完全控股,后者继承了其父的总裁职位。(1919年)购买林肯汽车公司(1922年)制造了199架福特三发动机(Tri-Motor)飞机的第一架,并售给美国首家商业航空公司(1925年到了1927年,T型车气数已尽。T型车虽然作了改进但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变化,慢慢失去了市场,让位于福特竞争对手所提供的无论款型和动力都高出一筹的车型。5月31日,福特全国各地的工厂都关闭半年,为生产新款A型车更换机械设备。新A型车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进,在1927年末到1931年间,共计450多万辆不同车身造型和不同颜色的A型车行驶在美国的大街小巷之中。但是A型车最终又被放到了一边。消费者需要更为豪华、动力更为强劲的汽车。而福特汽车公司的下一个产品---于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台V-8发动机正好满足了这两种需要。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成功地将V-8缸体铸为一体。而此前专家们告诉福特先生这是做不到的。这比他的竞争对手学会造出可靠的V-8发动机早了许多年。同时福特汽车及其强大的发动机成为注重汽车性能的美国人的最爱。1942年,当公司必须将所有资源投入支持战争的工作时,民用车的生产突然停止。由埃德塞尔·福特发起的庞大的战时计划,在不到三年内一共制造了8,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轰炸机、57,000台飞机发动机以及超过250,000台坦克、坦克歼击车及其他战争用机器。埃德塞尔·福特于1943年去世,当时正值其计划达到最大生产效率之时。年迈而悲伤的亨利·福特重新执掌帅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二度辞去总裁职务。亨利·福特的长孙——亨利·福特二世于1945年9月24日继任总裁。他在1960年7月13日至1980年3月13日期间担任董事长一职,并一直担任财务委员会主席直至1987年去世。即使当亨利·福特二世将战后汽车工业的首辆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还在计划如何对公司进行重组和权力下放。福特汽车公司每月亏损好几百万美元,财务状况非常糟糕,在汽车业的激烈竞争中很难恢复到战前作为主要生产商的地位。正如其祖父在创业初期面临的困难一样,年轻的亨利·福特二世也面临着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汽车公司。福特先生在最终放弃公司的所有事务之后,与妻子克拉拉安静地生活在位于迪尔伯恩“美景街”的老房子里,直至1947年4月7日辞世,享年83岁。亨利·福特去世后不久,他的两个小孙子---本森和威廉·克莱也在公司担任了重要职务。1948年,所有重要的汽车公司都推出了具有戏剧性变革的最新车型。在经过重新设计的’42车型推出三年之后,繁荣的战后美国正等待着汽车工业的一场设计变革。1948年6月8日,1949福特车型在纽约Waldorf Astoria隆重推出。这辆侧身平滑光洁的福特49汽车拥有独立前悬架和可开启的新型后角窗。车身与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种创新,为日后的汽车设计设立了标准。福特49给了福特汽车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汽车制造业中夺回亚军宝座以强大的动力。1949年,福特大约销售了807,000辆汽车,赢利由前一年的9,400万美元上升到1.77亿美元。这是自1929年以来创下的最高汽车销售记录。在福特汽车历史上,2000年的费尔斯通轮胎召回案曾给福特汽车造成重大打击。纳赛尔任福特总裁期间,福特“探险家”系列越野车上因费尔斯通轮胎质量问题,被客户控诉。据美国交通部调查,至少150起车祸死亡事故与此有关。2009年,继2000年费尔斯通轮胎召回案后,福特汽车又将实施一起大规模汽车召回。此次将召回的车辆总数达450万辆,创下美国汽车史上的最高召回纪录。2009年2月,穆拉利即宣布大幅削减供应商,计划在2008年1600家供应商的基础上减去419家,最终目标是裁掉一半的供应商。穆拉利此举被认为是对供应商系统实施变革,以实现更好的供应商与质量控制。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