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丁玲

中文名:丁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湖南省临澧县佘市镇高丰村
出生日期:1904年10月12日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职业: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详细介绍: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查看丁玲详细资料

丁玲轶事典故

与毛泽东关系毛泽东与丁玲民国廿五(1936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丁玲主持召开会议,筹备成立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11月22日,文艺工作者协会举行成立大会,大会由李伯钊同志主持,丁玲报告筹备经过。会上,毛泽东提议协会的名称应该是“中国文艺协会”,与会的全体会员一致通过。11月24日,丁玲跟随杨尚昆北上前线,参加打击胡宗南的战斗。月末,毛泽东作《临江仙》词一首,用电报拍给前方的丁玲。民国廿九(1940年),毛泽东在审查丁玲历史的结论中,写上“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毛泽东在高干学习会上保护丁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毛泽东高度赞扬丁玲的《田保霖》,他不仅给丁玲和欧阳山写信约两人到他的住处谈话、吃饭,而且在高级干部会上还表扬了丁玲,他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毛主席的信和高干会上的讲话为丁玲以后的写文、作人、为文艺工作都铺了一条平坦、宽广的路,并且为丁玲在群众中恢复声誉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丁玲终身佩服和感激。丁玲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在长沙读书时是同学,又都是湖南人。投入真情丁玲与胡也频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她离开北平,返回到湖南老家。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丁玲紧闭的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无限遗憾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时事,关系无意当中就改变了。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噩梦一场胡也频牺牲以后,史沫特莱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就是冯达。丁玲跟冯达认识了,他们于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1933年5月14日那天,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结果冯达一出去就被特务盯住了,一直到12点过了以后才回到家中。他回来一看丁玲还在,俩人就这样一块儿被捕了。后被关押在王公馆,在王公馆中,冯达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但被冯达救下。挚爱深沉陈明著与丁玲回忆录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但没想到,1955年,丁玲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谋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以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出狱后,再被送到山西长治老顶山漳头乡村。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陈明一直陪伴着她,他们的爱情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