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

村里

中文名:村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河北望都县东关村
出生日期:1931年
职业:电影演员
代表作品:《邢燕子》,《鲜花下的阴影》
详细介绍:村里,原名周存礼,河北望都人。著名电影演员。早年在保定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曾任文......>>>查看村里详细资料

村里从艺经历

农民村里,原名周存礼,1931年出生在望都县东关村,农民的儿子。16岁前的村里,先读私塾,后进入保定中学读初中;因本家叔叔的介绍进入沈阳嵩山中学。那时的村里,血气方刚,爱国热情很高。“沈崇事件”发生,像许多爱国青年一样,他在沈阳参加了反美学生运动。不久在学校听地下党说,国民党正在抓人,村里就决定投笔从戎,奔向光明。1947年8月,村里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编入黑山、大虎山游击区冀东旅嫩江部,也就是后来的四野九纵、46军。村里在部队做书记员,后来因文化底子厚,被分配到文工团。从此,村里的文艺天赋被激发出来,开始了他人生的演艺生涯。十七八岁的村里,唱歌、跳舞、打霸王鞭、拉洋片、编歌词、编快板、说相声,演出《夫妻识字》、《兄妹开荒》,跳《苏联马车舞》、《中甸骑兵舞》、《蒙古舞》,村里样样都学,样样都会。军旅生涯为村里的艺术人生和他扮演的“兵”角色提供了深厚的生活基础,电影《粮食》中的八路军班长、《白求恩》中的政委、《啊,摇篮》中的炊事员罗爷爷、《通天塔》里的司令员、《少奇专列》里退伍警卫员,这些沉淀在人们记忆中的“兵”形象,至今脍炙人口,令人回味。建国不久,村里复员,考入河北省艺校,因成绩出色,仅6个月就被分配到河北文工团。很快,村里和文工团员一起,投入到繁忙的演出活动中。每年从三月桃花开演到九月葡萄熟,从保定到石家庄到秦皇岛,从栾城、赵县到抚宁、昌黎,一天六场,每晚演到后半夜,村里演出了《刘介梅》、《百丑图》、《刘胡兰》等话剧。此时,村里接受了一个特殊任务,把梁斌的著名小说《红旗谱》改编成剧本。后来,经与鲁速和另外一个同志改编的本子整合,形成了在全国轰动一时的《红旗谱》话剧剧本。此剧排练时,20多岁的村里饰演瞎子朱老明,他以丰富的生活经验,塑造了一个形神兼备的农民形象,达到了他演艺生涯的第一个艺术高峰。1959年,42岁的著名导演凌子风和47岁的崔嵬,决定将《红旗谱》搬上银幕。他们到天津(当时河北省会)遴选演员时,从同名剧组中,只选中了扮演朱老明的村里一人,这使他第一次走上银幕。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