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国)

中文名:巴勒斯坦
详细介绍:巴勒斯坦国(阿拉伯语:????????,英语:the State of Palestine),通称巴......>>>查看巴勒斯坦详细资料

巴勒斯坦外交

外交政策

巴解组织成立后,得到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支持。1974年10月在拉巴特举行的第七届阿盟首脑会议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接纳巴解为正式成员,同年9月阿盟接纳其为正式成员。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37个国家的正式承认。巴解组织原在90多个国家派驻办事处,现多已改为巴勒斯坦国大使馆。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正式成为联合国观察员。2011年9月,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10月,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会员国。2012年11月29日,第67届联大通过决议,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1965年5月,巴解组织在北京设立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1988年11月20日,中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两国建交。同年12月31日,巴解驻京办事处改为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馆,其主任改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1990年7月5日起,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兼任驻巴勒斯坦国特命全权大使。巴实行自治后,1995年12月中国在加沙设立驻巴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2004年5月迁至拉马拉。2005年5月,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6月,外交部长李肇星访问巴勒斯坦。9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访问巴勒斯坦。12月,外交部部领导成员乔宗淮访问巴勒斯坦。2006年5月,巴外交部长扎哈尔来华出席中阿友好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12月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访巴。中国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主任:杨伟国,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迪亚布·奈米尔·穆罕默德·鲁赫(H.E.Diab Nemer Mohammed Allouh)。2016年9月21日,应巴勒斯坦政府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巴勒斯坦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出席巴勒斯坦总理哈姆达拉举行的欢迎仪式,并与哈姆达拉举行会谈。张德江重申了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巴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巴加入更多国际组织。感谢巴方不久前公开发表声明支持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与埃及的关系。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组织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曾是巴解组织开展政治活动的主要基地。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后,巴解中断同埃的关系。1987年11月,埃宣布重新开放巴解组织驻开罗办事处。海湾战争后,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关系冷淡。此后,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双方关系实现正常化。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曾多次访埃。近年来,埃及在巴以停火、换俘、巴内部和解等问题上积极斡旋。2011年,经埃及斡旋,巴各派于5月初在开罗签署和解协议。10月,埃方促成哈马斯同以色列成功换俘。2012年11月加沙冲突爆发后,埃及明确支持巴方,同时积极展开斡旋,推动实现停火。2013年1月,在埃及斡旋下,法塔赫和哈马斯领导人在开罗就民族和解事宜举行会晤。7月底埃及局势剧变后,埃及与哈马斯关系急剧恶化,埃及军方加强对西奈半岛与加沙地带接壤地区的管控,缩短拉法口岸开放时间,并摧毁了加沙通往西奈的大部分地道。2014年3月,埃方决定禁止哈马斯在埃一切活动,哈马斯对此表示谴责。2015年初,埃法院裁决哈马斯为恐怖组织。6月,埃及紧急事务上诉法院以缺乏司法权为由,撤销先前将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的裁定。(二)与叙利亚的关系。叙曾是巴游击队的重要基地和后方。巴一些重要组织的总部设在大马士革。哈马斯领导人马沙勒也在叙定居。1983年后,因对解决中东问题的政治主张存在分歧,双方关系恶化。1988年后,巴叙关系有所缓和。1999年,在叙鼓励与支持下,叙境内的巴反对派组织开始与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对话。2004年12月,阿巴斯继任巴解执委会主席后访叙。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叙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自主选择的政府,反对对巴封锁,鼓励巴各政治派别通过对话解决分歧。2007年11月,叙出席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2008年7月和10月,阿巴斯访叙。2011年叙局势出现动荡后,哈马斯领导层离叙,并公开要求叙总统巴沙尔下台。(三)与约旦的关系。巴、约之间在历史、地理、血缘等方面有着特殊关系。约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给予巴勒斯坦人国籍的国家,现巴人占约旦总人口的60%。约曾是巴解组织总部所在地。1970年,约巴关系恶化,巴武装被迫全部从约撤出。中东和平进程开始后,巴约曾组成联合代表团出席中东和会。2003年6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主持了由美、以、巴三方首脑参加的亚喀巴峰会,宣布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后,多次访约。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约旦强调巴应维护内部团结、重建秩序。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多次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和平进程,支持巴以和谈,敦促美在中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初,约旦同中东问题“四方机制”推动巴以双方在安曼就恢复和谈进行多次接触。(四)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沙特、科威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曾是巴解的主要财政援助国。1990年,沙特等海湾国家对巴解在海湾战争中的立场不满,同巴解关系恶化。原在海湾国家的50万巴勒斯坦人大部分离开。1991年3月31日,海湾合作委员会宣布中断对巴解的财政援助。但在巴解决定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后,沙特等海湾国家与巴解关系开始缓和,官方往来逐渐恢复,沙特还部分恢复了对巴援助。从1993年起,巴解同海湾国家关系不断改善。2002年4月25日,时任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访问美国期间向布什总统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8点建议。2004年12月,巴解执委会主席阿巴斯访问沙特和科威特,对巴在海湾战争中的错误立场表示道歉。巴与海湾国家关系明显改善。2007年2月,在沙特斡旋下,哈马斯与法塔赫达成“麦加协议”。3月,在沙特等国推动下,第19次阿盟首脑会议重申“阿拉伯和平倡议”,并确定相关工作机制。2012年10月,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访问加沙,是2006年以来首位访问加沙的海湾国家元首,卡同时提供2.54亿美元援助,用于支持加沙经济重建。2013年4月,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率阿拉伯国家代表团访美,表示愿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通过少量土地置换实现“两国方案”,受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欢迎。2015年7月,沙特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会见赴沙特朝觐的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哈立德·迈沙阿勒。同以色列的关系巴、以于1993-1995年,先后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巴勒斯坦逃难儿童“奥斯陆协议”)、《加沙和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和《扩大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自治范围的协议》。1997年1月,巴以签署了关于以军在希伯伦重新部署的协议,规定以从希伯伦80%的地区撤出。1998年10月,巴以签署了以色列第二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协议,即“怀伊协议”。1999年11月8日,巴以正式启动最终地位谈判。2000年7月,美、以、巴首脑戴维营峰会无果而终。2000年9月,由于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引发长达4年多的以巴冲突。2005年阿巴斯出任巴最高领导人后,巴以关系明显改善。2月,以、巴、埃、约领导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峰会。9月,在埃及等方面的推动以及巴方的积极配合下,以完成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犹太人定居点和军队的“脱离计划”。11月,在美国斡旋下,巴以达成《加沙地区通行进出协议》。2006年哈马斯执政后,以要求其接受“三项条件”(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遵守巴以双方已达成的协议),并对巴进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以恢复同阿巴斯对话,并成立谈判工作组。11月26日,巴、以参加美主持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会上发表“共同谅解文件”,开始就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2008年,巴以双方持续谈判,但未达成和平协议。12月,以方针对哈马斯等武装派别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巴以和谈中止。2009年3月以新一届政府成立后,表示愿根据“路线图”计划同巴方谈判。2010年5月,巴以在美国主持下开始进行间接谈判,9月初双方重启直接谈判。但由于以方坚持在被占领土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巴方于10月8日宣布暂停与以和谈。2012年初,巴、以双方在中东问题“四方机制”、约旦等方面推动下就复谈问题进行接触,双方领导人亦于4、5月互换信件,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还首次公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领土连贯”的国家。但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等关键问题上始终存在严重分歧。11月14日至21日,为报复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持续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巴方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1月29日,第67届联大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以色列对此强烈反对,并随即采取新建定居点住宅、停止向巴方移交代征海关税款等报复措施。2013年3月以来,在美国方面的促动下,巴以双方就恢复和谈进行接触。2013年7月底,巴以在美国推动下重启和谈。2014年4月底,和谈再次陷入僵局后,巴以关系急剧恶化。7月8日,以色列向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保护边境”的军事行动,军事打击持续51天,造成巴方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5年9月中旬以来,巴以双方在多地持续发生零星冲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同美国的关系美国曾长期拒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88年12月,在巴解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242和338号决议并公开谴责恐怖主义之后,美、巴开始对话。1993年9月,巴以签署华盛顿宣言,美随后宣布承认巴解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1994年6 月24日,美将巴驻美办事处升格为官方使团,并利用美驻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进行联系。2002年12月,美主导中东问题“四方机制”拟定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积极推动实施。2006年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美反应强烈,重申哈马斯是“恐怖组织”,表示不会与巴政府进行接触,要求国际社会孤立哈马斯,直至其改变立场、接受“三项条件”,并停止对巴直接援助。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美解除对约旦河西岸的经济封锁,推动巴以对话,并于11月26日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即安纳波利斯会议),提出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设想。2008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巴,宣布启动安纳波利斯会议确定的三方委员会机制,由美方监督巴以履行“路线图”计划情况。美国务卿赖斯多次访问巴以,推动和谈。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动巴以和谈。5月,阿巴斯访美。9月,美总统奥巴马促成美、巴、以三方首脑于联大期间在纽约会晤。2010年,美副总统拜登、中东特使米切尔等频繁访巴,最终促成巴于5月接受在美主持下与以恢复间接和谈,并于9月与以重启直接谈判。后因以色列方面拒绝延长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冻结令,谈判中止。2011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中东政策演讲中提出巴以两国边界应以1967年边界线为基础,通过双方认可的土地置换划定。巴方对此表示欢迎。但美方坚决反对巴方将独立建国问题诉诸联合国的做法。2012年3月,奥巴马致电阿巴斯,重申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承诺。11月,第67届联大表决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的决议草案,美国投反对票。2013年3月,奥巴马第二任期伊始即访问巴勒斯坦、以色列等地区国家,重申以“两国方案”为基础解决巴以争端。美国国务卿克里多次访问地区国家,推动巴以双方重启和平谈判,并提出加强巴勒斯坦经济能力、改善巴勒斯坦民众生活、设立40亿美元援助基金等设想。2013年7月底,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方的大力推动下,巴以重启和谈。2014年4月,和谈陷入僵局。2015年底,巴以零星冲突持续升级之际,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巴以进行斡旋。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巴解组织重视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在10多个欧盟国家派驻代表。海湾危机发生后,欧盟国家指责巴解在海湾危机中支持伊拉克。1991年2月6日,欧共体12国外长宣布冻结与巴解和阿拉法特的接触。海湾战争结束后,欧盟国家与巴解关系逐渐恢复。巴、以签署巴自治协议后,欧盟国家开始在巴自治区设代表处或通过驻耶路撒冷总领馆与巴自治政府进行联系,并向巴民族权力机构提供了大量援助。2006年哈马斯胜选并组阁后,欧盟要求哈马斯接受“三项条件”。2007年6月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欧盟表示支持阿巴斯。2010年以来,阿巴斯多次访问英、法、德、西班牙、比利时、希腊等国,寻求欧盟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2011年以来,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先后宣布将巴驻该国代表机构级别提升为外交使团。但欧盟内部在巴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问题上立场不一。2013年7月,欧盟出台新的对以色列定居点的限制规定,即自2014年起,位于定居点内的机构不能获得欧盟拨款、馈赠、金融工具等方面资助。2014年10月,瑞典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并将巴驻瑞典代表处提升为使馆。2015年6月,梵蒂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议会纷纷投票支持政府承认巴国地位。2015年6月,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问巴以。7月,意大利总理伦齐访问巴以。2016年6月,法国组织召开支持中东和平倡议外长会。同俄罗斯的关系巴解组织与前苏联关系密切。阿拉法特曾多次访苏。2007年阿巴斯解散联合政府后,俄表示支持阿巴斯合法地位,同时呼吁巴各派通过对话解决分歧。2008年4月、12月,2010年1月,阿巴斯访俄。俄倡议在莫斯科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以全面推动中东和平进程。2011年2月,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巴期间,公开表示支持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5月巴各派实现和解后,俄邀请巴各派在莫斯科就落实和解协议进行磋商。2012年6月,俄总统普京访问巴勒斯坦。11月,第67届联大表决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的决议草案,俄投赞成票。2013年3月,阿巴斯访俄。2015年4月,阿巴斯访问俄罗斯,会晤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等俄方领导人。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