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甘地是多义词,共1个义项展开>>
英雄甘地

英雄甘地

中文名:英雄甘地
英文名:??????? ???????????? ?????(印地文)
归属:电影
类型:剧情片剧情,历史,
导演:
主演: 本·金斯利,马丁·辛,约翰·吉尔古德,约翰·米尔斯,坎迪斯·伯根,
出品时间:1981
制片地区:欧美
详细介绍:这部史诗性传记大片叙述了圣雄甘地伟大的一生。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查看英雄甘地详细资料

英雄甘地为政举措

完成对国大党的绝对控制英迪拉上台伊始,面对的是国大党内的一大批拥有实力的元老派势力,自己处于相对脆弱的地位。她所以被推上总理的宝座,本身就是党内各派斗争妥协的结果。除了支持英迪拉上台的“辛迪加”外,各邦的国大党领袖也分享了党内的权力。
为了拥有真正的执政地位,英迪拉利用其总理职位,绕过元老派而推行自己的政策,并在身边聚集一批亲信,即所谓的“英迪加”集团,以对抗“辛迪加”等传统的实力派人物。
面对势力强大的元老派人物,英迪拉利用元老派间的矛盾,坚决拒绝了莫拉尔吉·兰奇霍季·德赛要求兼任内政部长和拥有凌驾于其他内阁部长之上的权力的企图,及至1969年7月,英迪拉终以德赛阻挠她推行银行国有化为由迫使他辞职,紧接着又挫败元老派们推选尼兰·桑吉瓦·雷迪为总统的图谋。英迪拉明显的敌对行动终于激怒了元老势力,11月12日,国大党主席尼贾林加帕宣布把英迪拉驱逐出党。但早有准备的英迪拉成立了以她为首的执政派国大党,拥有人民院的228个席位,而德赛的组织派国大党仅有65个席位,英迪拉获胜,从而确立了她在国大党内唯一领袖的地位。
国大党的第一次大分裂,并没有彻底肃清英迪拉的异己力量,所以,当1978年12月布拉曼朗达·雷迪宣布把她逐出国大党(执)时,英迪拉“立即毫不犹豫地准备脱离旧党成立新党”,组建英迪拉派国大党。国大党的再次大分裂,使英·甘地进一步肃清了党内的离心分子,为再度上台执政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英迪拉在党内广泛培植亲信,用个人任命制取代以往的协商选举的传统。国大党第一次大分裂后,英迪拉更是不允许党内出现多中心。对于内阁成员的任命,她不同国大党议会党团协商,也不征求党内其他领导人的意见。在党的组织方面,国大党第一次分裂后,各级临时委员会便取代了从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县的执行委员会去管理党务;第二次大分裂后,党的办事机构的人事任免、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和邦的执行机构的组成人选等,都要由她决定。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英迪拉能够熟练地驾驭党内各派力量。在完成了对党、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权力控制,巩固了自己在这些领域中的唯一领袖地位后,英迪拉继承了父亲尼赫鲁培养继承人的做法,先后把两个儿子桑贾伊·甘地、拉吉夫·甘地推上政治舞台。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英迪拉确立和巩固了她在国大党内的集权地位,也为她的执政带来了便利。推行人口控制计划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自1952年提出人口控制计划。1970年代中期,英迪拉政府修改了宪法,推行强制性节育。在1975年印度全国紧急状态期间,英迪拉的幼子桑贾伊·甘地开始发起为很多穷人男子绝育的行动,很多人把此称为是“可怕的行动风潮”。英国BBC报道称,自印度人口控制计划1970年代开始以来,有无数的育龄男女死于节育手术事故。重视农业英迪拉非常重视农业问题。她上台伊始,她就集中力量解决粮食问题,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从重工业和基础工业转移到农业上。她继续椎行夏斯特里政府已经开始了的“绿色革命”,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粮食产量大增,绕和了粮食供应的紧张状况,并完全扭转了2
0世纪60年代初期粮食依靠进口的局面。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收支在强调发展农业的同时,英迪拉政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对付日益加剧的外汇危机。采取积极的步骤,鼓励产品出口。1966年6月,英迪拉上台不久即宣布卢比贬值36.5%,这是印度独立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举动。同年8月,又全面改组国家计划委员会。此后陆续采取措施,恢复某些产品的出口补帖,创办自由贸易区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促进印度产品和技术的出口,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经过这些调整,印度基本上控制住了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而且外汇储备在1984年11月初,达到了637.4亿卢比,创历史最高纪录。工业在工业方面,印度经过多年努力,已建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能够自制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和各种精密机床和仪器。英迪拉对发展核爆炸技术表现出兴趣,而当时20世纪70年代伊始,印度用于测试核试验理论数据的普尔纳姆反应堆达到临界值,进行核试验的技术准备趋于完成。1972年,英迪拉视察了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中心向甘地展示了一个木制的核爆炸装置模型。英迪拉视察后指示科研人员制造核爆装置,这是对和平目的核爆炸试验的口头授权。1973年至1974年,英迪拉政府作出同意核试验的决定。1974年5月,印度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沙漠进行了一次非官方代号为“微笑的佛陀”(Smiling Buddha)的不公开的核试验,爆炸了第一枚核装置,使印度成为世界第六个核国家。印度的成功,也促使巴基斯坦下决心研制自己的核武器,从而把印巴间的军备竞赛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核和导弹能力的竞赛。印度的核计划也成了印美关系中的一个长期争执的问题。同时,印度在这一时期发射了自行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卫星和通讯卫星,并能制造短程火箭。对南亚诸国英迪拉·甘地与铁托(左)、纳赛尔(右)在一起英迪拉·甘地上台执政后,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了尼赫鲁温和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转而采取了强硬姿态,把南亚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地区外势力干涉。英迪拉第一次执政时期所采取的强硬政策、大国外交政策和不结盟政策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由此确立了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这种政策损害了印度不结盟领袖形象,造成邻近国家,尤其是南亚诸邻国对印度的提防和恐惧。为对抗与美国结盟的巴基斯坦,英迪拉于1971年3月与苏联签订具有军事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英迪拉第二次执政后,仍把与苏联的密切特殊关系作为印度对外政策的主线加以维持。此时,英迪拉政府在1971年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巴基斯坦,促使孟加拉国独立;1975年吞并锡金。在此时期,印度不允地区外大国插足南亚,以确保印度的主导地位,即所谓的“英迪拉主义”:南亚国家不应该向任何地区外国家寻求援助,如果确实需要外部的援助,这些国家应该寻求印度的帮助。这一思想的出台,在南亚国家中引起了震惊,使得印度的邻国与印度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而孟加拉国独立之后,印孟之间原先被东、西巴基斯坦间的矛盾掩盖着的利害矛盾,随即也开始急剧地走向表面化。与美、苏两位“铁娘子”—甘地夫人与撒切尔夫人两位“铁娘子”—甘地夫人与撒切尔夫人(2张)与中国经历了对同中国对抗而损害了印度利益的长期反思之后,英迪拉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派出了印方率先撤回的驻华大使。总的来说,她一如既往地坚持印度一向奉行的原则:赞同中国在西藏和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不过双方仅就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签署了几项协议,实施了代表团和专家级互访,关系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英迪拉时代的后期,印中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他国家1980年7月,英迪拉政府承认越南扶持的柬埔寨韩桑林傀儡政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国)。在最后一届任期内,英迪拉仍然高举不结盟运动的旗帜,于1983年3月当选为不结盟运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