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病房是多义词,共1个义项展开>>
16号病房

16号病房

中文名:16号病房
归属:电影
类型:剧情
导演:于彦夫张圆
主演: 李羚李羚
出品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
上映时间:1983年
片长时间:99分钟
详细介绍:《16号病房》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于彦夫、张圆执导,李羚、方卉、宋晓英等出演,于1983......>>>查看16号病房详细资料

16号病房影片评价

该片从取材的角度、环境的处理、人物的描绘上看,都有不同录常之处。它以知青生活为题材,而不正面去写他们在十年动乱中的种种具体遭遇,不去写他们如何为待业、升学经历的烦恼,不去写他们那种常见的流行的爱情故事,相反,将故事放在一间不太大的病房中展开,将焦点集中在四名病人和一名病人家属身上,由小小的病房与广阔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由静卧治疗的病人与他们的经历、生活、思想联系起来。它的取材角度虽小,而创作者的胸襟、视野、境界却比较开阔,由小及大,小中见大。导演在不大的环境、不多的人物之间将人物关系、情景调度得比较自如,比较有层次、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虽然有雕斧的痕迹,但大体是清新流畅,一气呵成的。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深度上,刘春桦、陈仲男两个艺术形象在片中最成功、最有启发作用的。(原《大众电影》、《电影艺术》编辑、研究员王云缦评)该片很像一首抒情散文诗,导演手法清新、淡雅、细腻、流畅。整部影片注重人物心理刻画,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贯串线和潜在感情之流,蕴含着诗情与哲理。影片并非没有矛盾冲突,只是它的矛盾冲突不像某些影片一样着重于外部冲突,而是一种精神冲突,即人生观的冲突。五位知青,一间病房,表面不吵不闹,而他们的心灵世界一直在撞击、交流,一直没有平静。这使影片有一种内蕴的激荡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编导者在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影片的不足除了有些情节处理不很妥当,多次出现医院旁边山崖上刻的“精神不死”四个大字的镜头,似无必要,过于直露,与影片含蓄、深沉的风格不符。(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评)

16号病房主演

《16号病房》演员

《16号病房》职员

于彦夫导演)、张圆导演)、乔雪竹编剧)、姜思慎(编剧)、吴必克制作人)、罗鹤龄(副导演(助理))、王吉顺(摄影)、吴大明(配乐)、杨卓媛(剪辑)、何薇(剪辑)、赵笑磊(道具)、史维钧(美术设计)、周亚萍(造型设计)、安立新服装设计)、丛德明(灯光)、李占有(灯光)、陈文渊(录音)、张福臣(置景)(布景师)、冯泽华(绘景)(布景师)、诸国顺(绘景)(布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