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千里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郑千里

郑千里

中文名:郑千里
出生地区:福建
出生日期:不详
详细介绍:1915年,福建人郑千里从上海来到烟台,一住十年之久。郑千里是福建闽侯人,生年不详,卒于1944年。......>>>查看郑千里详细资料

郑千里社会活动

郑千里旅居烟台数年,早把这个城市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加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以他满怀热情、不知疲倦地参与了众多社会活动。民国初年,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以及国事危难,民众对外交的关注更加密切,大大小小的外交事件都能听到民众的声音。在这种思潮下,20世纪20年代,各种国民外交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立,“烟台国民联合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所谓国民联合会,为联合烟台商界、国货界、教育界、学生界、报界、农界、绅界、律师会、青年会、基督徒及天主教各界代表人士所组成的群众性政治团体。该组织设会长、评议、干事、演讲团、防卫团、学生团等机构。郑千里出任讲演团团员,经常参与该会的演讲活动,常受好评。民国时期,提倡社会教育,以“巩固社教防闲,尊崇公众道德,鼓励国家观念,阐扬共和原理,灌输实业知识,注重体育卫生,提倡家庭教育,解释现行法令”,为此很多地方都设立了“通俗演讲所”等机构。在徐宗民、郑千里等人发起与组织下,烟台成立了“私立通俗演讲所”。该所选出演讲演员,轮流宣讲。每周开讲一次或二次,内容以劝善、除毒害、除迷信陋习等为主,兼及生计、卫生、时事等方面,颇得社会欢迎。为促进烟台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国五年(1916),在万坤山、澹台玉田、陈季安、郑千里等倡议下,成立了“烟台镇教育会”。郑千里调研国内及烟台的教育情况,起草了该会会章,并报部立案。该会除了主持全市的教育事务外,还附设有平民夜学校,以加强对普通市民的业余教育。1920年,直隶、河南、山东等北方三省大旱,三省几乎一半地区遭遇旱灾,三省受灾人口共计达到2800万人。为实行赈灾,烟台的商人们成立了筹赈协会,后演变为“胶东赈灾公会”。该会“因当地绅商对于恤灾救邻之事业素具热心,历次办理赈务均卓有成效……其办赈情形,以施本省灾区为主,外省之灾情较重者为辅”。郑千里在该会任总干事,积极参与赈灾工作。身为福建籍人士,郑千里很乐于参与在烟福建商人的公共事务。烟台开埠前后,福建商帮是烟台的一支重要商业力量。该商帮先后在烟台倡建了天后宫(大庙)及福建会馆。尤其是福建会馆,历时二十余年,耗资巨大,建筑美轮美奂,时称“鲁东第一工程”。除此之外,烟台其他沿海城市,如蓬莱、牟平、海阳等地,亦建有妈祖庙。这些足以说明,当时福建商帮在烟台经商的繁盛。因福建商帮在烟台人员众多、影响力巨大,为加强同乡间的交流与合作,福建商帮成立了“旅烟福建同乡会”,设在福建会馆内。20世纪20年代,该会名誉会长林伯蔚、谢莘岩、江炳星,正会长林子忱。郑千里因在烟台新闻媒体、社会活动领域的巨大影响,被福建同乡推举为副会长。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