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海

赵晓海

中文名:赵晓海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区:北京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法学院
职业:法律信息专家,企业家
详细介绍:赵晓海,北大法宝创始人,1985年至1989年就读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毕业留校从事法律信息研究......>>>查看赵晓海详细资料

赵晓海人物履历

1985年至1989年就读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毕业留校从事法律信息研究工作,开设课程:《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法律信息概论》。1989年参与研制国家科委重点科技项目《中国法律检索系统》,1990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系统收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判例;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外国法、国际公约;涉外法规英文版等,是国内内容齐全、具准确性的法律数据库软件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4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1993年至1996年在职攻读本系法理专业科技法方向研究生。1995年12月,完成北大法律信息网建设,成为首家中国法律信息网站。国内外互联网络的用户都可以访问丰富的中国法律信息,并可参加各种在线法律交流活动,读者可以了解最新立法情况、查询法律条文、得到法律问题的解答、无偿的法律援助和律师的法律服务,同时开辟在线法律教学,被许多国内外著名检索引擎和导航站点连接并排在中国法律类的第一位,成为国际互联网络中关于中国法律信息的著名站点。1996年获北京大学科技法学硕士学位,任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主任。毕业论文《论我国法律信息化的若干问题》率先论述法律信息公开和法律信息化,载于1997年3月《“中国信息化法制建设讨论会”论文集》。1998年12月,“北大法律信息网”通过“211”评审,成为获得北大文科“211”经费最多的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大学法学院信息化科研和教学条件。1999年5月,获得“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八大地区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法律信息建设项目,是全国高校领先的跨学科项目。1999年12月,参与创办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和北大法律信息网的科技成果转化。2001年9月,科研项目“网络与法学教育互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4月,研制成功“北大法宝”3.0智能版,开创法条联想功能,率先突破普通法律数据库简单堆积的局限,通过大规模数据关联计算和呈现,解决了各类法律文件之间的内部关联问题,使各类法律信息之间融会贯通,极大拓宽了用户获取法律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填补了国内法律信息深层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空白。2003年9月,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研制的《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主持的专家鉴定,将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法院系统推广使用。 2014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平台建设指导方案》采用“北大法宝”系列数据库,与全国检察院机关统一业务软件相互衔接并配套使用。北大是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开创者。198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龚祥瑞教授和刚从北大法律系本科毕业的李克强发表了《法律工作的计算机化》,被视为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发端;1985年,在芮沐先生的支持下,张力行教授创办Chinalaw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中心,用PC-XT计算机启动了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列车,“北大法宝”就此诞生于北大法律系;紧接着的1986年,第一套中国的涉外法律数据库研制出炉。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隶属于北京大学的法律信息企业,在法律信息化领域一直不断创新、不断领导行业发展,成为了如今最有市场影响力的法律信息企业之一。“北大法宝”成为了法律信息行业著名品牌,也成为了国内用户最多、数量库资源最广、信息更新速度最快的中国法律信息基础设施。北大英华作为领先的法律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深耕法律信息、教育和培训行业多年,保障和支撑了法学院校、立法机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和公众的法律查明、法律适用和科研工作,对全国法律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参照示范、促进行业和国际交流作用。“北大法宝”在我国的法学教育、法制信息化建设以及法律实务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君合律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96%的律师经常使用“北大法宝”。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研究中心赵志刚主任表示,“北大法宝”在检察系统的占有率居各数据库之首,全国三分之二的检察院都已配备部署该数据库,对检察实务工作帮助很大;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高绍林主任委员表示,“北大法宝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帮助天津市人大的备案审查工作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并通过该系统辅助立法比对,对立法质量的提升也起到较大作用。在中国大陆地区,超过60%的人民检察院及超过75%的人民法院选择“北大法宝”及其衍生产品作为办案过程中的量刑辅助工具;在民商领域内,近三分之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国集团公司运用“北大法宝”进行民商法律实务辅助处理;在律师行业,70%以上的国内律师事务所和80%以上的外国驻华律所选择“北大法宝”进行办案实务处理;在法学学术领域,超过60%的高校法学院(系)运用“北大法宝”进行辅助教学与学术研究;除此之外,“北大法宝”还远销100余所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成为外国同行认识中国法律体系的窗口。2017年12月29日,北大英华公司成立18周年之际,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仪式暨第一届北京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论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成功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网信办、公安部和全国相关地方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的领导及同志出席了会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为司法信息化做出贡献的技术公司参与了论坛。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作为北大法学院创办的“历史悠久”的北大英华公司也向与会者隆重展示了法宝智刑、智能立法、智能合同、北大法宝V6、知产法宝、智能法律翻译、法律机器人“法小宝”等法律人工智能新产品,积极支持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发展,在法律领域做出了新的贡献。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兼“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先生,作为主办方领导在开幕式与揭牌仪式环节发表“爱法律 有未来”主题致辞。赵晓海先生重点介绍了北大英华在北大法学院的带领下如何在法律信息检索领域进行不断深耕,逐渐成长为法律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开创者和领导者的奋斗历史,并提出下一步将通过打造北大法宝新一代智能检索、开拓智能立法、智能司法,智能执法、智能法务和在线法律服务市场以及战略合作,与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携手推动中国法治智能化的伟大事业。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国家AI战略规划,北京大学法学院以学校层面成立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目标是建立国际和国内领先的法律与人工智能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努力为法律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致力于高端法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北大英华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自身的业务领域,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已经颇有成效。未来,我们将在北大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这个新的平台上,能够更好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组织和领导下,利用更多更好的学习、实践和合作的机会,不断地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共同携手推动中国法治智能化的伟大事业。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