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兰

赵桂兰

中文名:赵桂兰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详细介绍:赵桂兰,女。劳动模范。山东安丘人。1946年起,先后在大连市国光工厂、建新化工厂当工人。1948年加......>>>查看赵桂兰详细资料

赵桂兰人物经历

1949年12月19日抱病上班。下班时,手持雷汞送配置室,途中突然头晕腿软,为保护工厂安全,她紧握雷汞不放,跌倒时雷汞爆炸致残。被称为“党的好女儿”。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6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后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督导员。赵桂兰,1930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安邱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11岁起先后到了日本人管辖的苹果园和辽东纺织厂当童工,194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在大连国光工厂化学配置室管理药品。她没上过学,识字不多,要记住化学药品的名称、符号十分困难,但她苦学苦练,不仅很快熟悉了各种化学药品,还学会了各种配方。赵桂兰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1948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哪里困难大,就出现在哪里,在危险面前从不退缩。1949年12月19日,下班的笛声响过之后,工友们都先后走出工厂大门。赵桂兰拿着100克雷汞,准备送到配置室保存起来。离工作室只有二十几步远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眩晕,眼前一黑,两条腿完全不听使唤,倒了下去。这时她心里很清楚,前面配置室里放的全是易燃易爆药品,附近还有一座仓库,雷汞触地就会爆炸,整个车间和工厂都可能毁于一旦。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她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把雷汞紧紧抱在怀里,压在身下。“轰”地一声,雷汞爆炸了,地上被炸出一个大坑,车间保住了,工厂保住了,她却被炸得全身血肉模糊,左下臂被炸飞了,右臂断了五根筋,头部和身体多处重伤。工友们闻声赶来,火速把她送到医院抢救。从此,人们亲切地称赵桂兰为“党的好女儿”。她的事迹被广为传播,编进了课本。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工农兵英雄模范大会。同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在大会上发了言:“我虽然残废了,但我的思想没残废,我还要和以前一样为人民服务。”从此,她把做党的好女儿作为一生的追求。1957年9月,赵桂兰被保送到吉林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大连市西岗区法院任助审员,1962年7月调到西岗区民政科工作。此后工作多次变动,1986年1月,在西岗区信访办离休。离休后,大部分时间用来参加关心下一代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1986年,离休后的赵桂兰并没有闲着,总想着为党、为人民做点事儿。刚搬到锦绣小区的时候,细心的她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由于当时的锦绣小区刚建成不久,居民买菜要绕道走很远的路,极浪费时间,对于年老体弱的人则更为不便。于是,赵桂兰找到了相关部门,建议在锦绣小区设立早市,有关领导经实地考察后,很快一个市场建成了。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社区以往没有活动室,老人没地方活动,孩子们放学没地方玩。赵桂兰就把自家房子拾掇出来,给老人、孩子们做活动室。同时,一次又一次地向有关部门领导反映情况,有关部门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挤出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从此,锦绣小区有了第一个社区活动室。赵桂兰是个热心人,谁家有了难处,她总是主动热心地为其排解。她家楼上一位老同志多年患脑血栓,病发时痛苦不堪,并时有精神失控之举,家中儿女工作繁忙,又怕老人出事,便将老人锁在家中。老人发病特别想出去时,就把钥匙从窗口扔下去,请人为他把门打开。赵桂兰得知此事后,替他捏了把汗:锁在家里就安全了吗?如果他在扔钥匙时,有个什么闪失,如果钥匙被坏人捡到了,如果……后果将不堪设想啊。赵桂兰多次找到老人的子女谈心,并帮他们找到了更妥善的办法。这样一个热心人,居民们有事儿都愿找她说,请她帮忙。赵桂兰的女儿、儿媳下岗了,她们向母亲述说此事,赵桂兰说:“国家现在有困难,我们要替国家分忧。这是一种分工上的调整,我们从这个岗位上下来,还可以寻找更合适的岗位。”她常告诫儿女“思想要高尚,生活要简单”。现在,她的女儿、儿媳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并都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