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玲

张海玲

中文名:张海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4年4月
职业:话剧演员
代表作品:《西施姑娘》、《两分钱》、《十八岁进行曲》、《红楼梦》等
详细介绍:女,汉族,1954年4月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组组长......>>>查看张海玲详细资料

张海玲《红楼梦》

2003年11月,张海玲突然接到87版《红楼梦》一剧后期导演吴姗打来的长话,通知她去参加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的录制拍摄。当张海玲到节目录制现场,《红楼梦》总导演王扶林一见她,不住地惊叹:“海玲,你怎么一点没变?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见到她便来了个热烈拥抱:“我的‘魂儿’来了!”这次20年后的重逢,让张海玲倍感亲切,特别是与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相会,更让她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20年前,因为对黛玉的诠释,她们两人都对人生都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她们的心态。在相聚的喜悦与无尽的感慨中,张海玲的思绪回到了20年前。张海玲当年,《红楼梦》的拍摄已进行了一年多,但给黛玉配音的演员寻找多时仍无结果。这时,贵州省电台录制的广播剧《西施》在中央人民广告电台荣获一等奖,张海玲配音的女主角也获得了播音奖。该剧的编剧是中央广播文工团一位创作人员,他对张海玲的声音非常熟悉,于是向《红楼梦》剧组推荐了她。剧组的后期导演吴姗立刻“飞”到贵阳,在市电台认真听了张海玲的声音后,吴姗告诉张海玲:“赶快读《红楼梦》”。一星期后,张海玲来到了剧组。在《红楼梦》剧组,导演先给张海玲半年时间,一边熟悉北方腔调,一边听红学家讲课、看《红楼梦》的拍摄。虽然在进入剧组前读过几遍《红楼梦》,但这次张海玲感到过去对《红楼梦》的理解实在太肤浅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开篇一曲《好了歌》,让张海玲看到了曹雪芹对世间万物的参透,她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她特别欣赏黛玉,欣赏她的才情、她的孤傲、她的真实,她感到自己的灵魂与黛玉的思想交融在一起,于是她与黛玉一起走进了大观园,走进了潇湘馆……但一开始,导演却让张海玲为薛宝钗配音,因为那时她形象较饱满,性格很活泼,导演认为她就应该是“宝姐姐”。但张海玲偏偏最不喜欢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她觉得自己的心灵无法与宝钗相通。于是她在试配音时,有意用黛玉的声音去配宝钗,导演听了果然说:“这分明是黛玉的声音嘛!”于是,张海玲如愿以偿。最终,她的配音达到了与黛玉的形神统一。至今,观众只要想起荧屏上那个多愁善感的黛玉,伴随而来的一定是她娇柔、纯净的声音。给黛玉配音的成功让张海玲从此开始了幕后的配音。10多年来,她为上百部译制片与电视剧配音,集数上千。其中有观众熟悉的《本能》、《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天堂的雷霆》、《猿人泰山》、《错觉》等等,她在大多数译制片中担任的都是女主角的配音,用声音“扮演”了公爵夫人、疯狂的妓女、变态的女作者、纯情少女、声音嘶哑的老妇人……张海玲通过揣摩剧中人的心理,用声音的声区去为人物造型,最终达到形神统一。听到张海玲配音的这些角色,我无法把她那甜美、温柔、纯净的嗓音与那些精神病、老妇人联系在一起。正这样想着,张海玲突然变了一个嗓音,如果闭上眼,我一定以为屋里坐了一个八十岁的老妇人。突然间,老妇人又变成了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甜甜的说话声还有一点余音,屋里又响起了一个荡妇疯狂的笑声,还有变态女人那嘶哑的叫喊……声音的艺术原来如此奇妙!虽然张海玲为无数个角色配过音,但她说自己最喜欢、也是配音也是最成功的一个角色还是黛玉,这个情感丰富、细腻的女子能让配音得到充分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她是张海玲的知音。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