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

张凡

(中国清派文化创始人)

中文名:张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湖北黄冈
详细介绍:张凡,笔名张凡凡,湖北黄冈人,诗人,词作家,传媒人,英美文学硕士,中国清新文化创始人、清新音乐创始人......>>>查看张凡详细资料

张凡个人经历

2002年底,想出版诗集,找了不少出版社,都说纯文学没有市场。当时流传的都是一些比较低俗的东西,没有道德水准,只为追随市场。她开始思索创建一个“清”字方面的文学流派,翻了一些资料,获得了一些关于文学流派方面的知识,经过研究写出论文《清派文学概述》。2003年3月,论文《谈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学》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不少刊物和网站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文学艺术界有许多反响。有很多书画家觉得诗非常有意境,就以她的诗为内容写书法、画画。2003年6月,张凡凡自费开办了清派网,给文艺家宣传。2004年5月,她自己印了一本书《古楼梦清》。之后,又得到许多人的鼓励,先后相继发表了《清派文学的道德规范》、《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清新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风尚》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论。2005年1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首届清新文化研讨会。2005年9月,“第二届清新文化研讨会”。在第二届会上,与会各界知名人士对她发表的论文《清新文化与人际和谐理念》里提出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清新文化折射出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2006年3月以来,相继在各报刊媒体上开办“凡凡清新文化”等栏目。2006年8月,清新企业文化推介会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她在会上作了《财富时代,清新企业文化的应用》的主题报道,清新企业文化的诞生无疑将成为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动力。这篇文章在《企业研究》杂志上发表。2006年11月18日首届“和谐中国 清新文化”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基础,清新文化是一个流派,是和谐文化的方面军。一方面,宣传了构建和谐文化的精神,另一方面为和谐文化发展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他这段话是准确的描绘了清新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2008年1月26日,第二届中国清新文化颁奖盛典暨第四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发扬十七大精神,坚持文化创新,弘扬传统文化,扬起清正淳朴的文艺之风。2008年3月,扩展清派网,开拓清新文化网空间。2008年5月,奥运在即,地震灾情使得国人情系一处。为了鼓舞艺术家坚定信心不畏艰难的精神,“浓墨贺奥运 丹心绘河山”首届中国国际名家清新书画艺术作品展于2008年5月18日在北京拉开序幕,画展从5月16日至5月22日为时七天。2008年7月6日,“浓墨贺奥运 丹心绘河山” 第五届清新文化研讨会(第三届颁奖会)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会在京举行召开。会上,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安成信给清新文化创始人张凡凡颁发了和谐使者荣誉证书,对张凡凡为社会公益事业及和谐文化传播所作的有益工作予以表彰。与中国音乐学院合作,组织了一次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会,清新音乐是清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008年9月6日,“人文奥运 和谐中华”庆祝北京奥运圆满成功大型书画活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名家清新书画艺术作品展在京举行,通过举行颁发证书仪式、爱心笔会等活动体现人文和谐奥运,激发艺术家爱国热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2009年7月1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六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暨第四届清新文化盛典在北京举行拉开序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回顾传统文化建国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研讨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为祖国60周年大庆献礼积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12月12日,“盛世阳光”第七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1年8月6日下午,“盛世辉煌”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展暨第八届中国清新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王照华、全国政协常委黄璜、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蒋光化、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韩国前总理李寿成、汤加国公主殿下Salote、多国大使参赞等国内外各界领导、学者、文艺家给张凡凡和清新文化题词,对她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她的文字清新纯净有楚辞的凄婉之风,自成一派。有清新文化作品集和个人作品集《红楼不是梦》,获得第七届写作文化节一等奖。她在文学、书画、声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书画方面受到张海、苏士澍、张飙、雷正民等名家指导,其书画作品雄浑厚重、庄重大气、清气逼人、清秀隽永、意境高雅、富有诗意、别具一格。声乐方面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现师从金铁霖教授。声音甜美浑厚兼有童声音质,被称为“金嗓子”周璇再现,其代表作《月下佳人》、《中国龙》获誉颇多。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