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

余秀华

(湖北女诗人)

中文名:余秀华
英文名:Yu xiuhua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湖北省钟祥市
出生日期:1976年
毕业院校:石牌镇贺集中学
职业:诗人
详细介绍: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诗人。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查看余秀华详细资料

余秀华人物评价

综合评价

余秀华及其诗歌在2015年年初的诗坛乃至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评论声音众多,却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余秀华"脑瘫"患者的身份,而部分诗人、学者对余诗所做的批评各执一词,在缺乏对余诗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得出了偏激的结论。事实上,余诗源于日常经验,是对其个人体验的坦率书写。面对这些批评,余秀华希望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其诗歌本身,她对自己所经历的人生有着严肃的认知和体察,在当今这个"风"一样的社会流行中,余秀华呈现着一种定力,而这定力的核心就是写诗。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不仅是书写权力的一次彰显,还暴露出了目前诗歌观念存在的矛盾和局限。当然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也存在局限,有待成熟,但其创作的意义却在指向自身的同时,折射到了整个诗坛。

名人评价

“她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余秀华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和诗人沈睿评)“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诗刊》编辑刘年评)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 (诗人老井评)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行走了几十年,当她找到诗歌这支铁拐时,才终于真正站立了起来。 (诗人张执浩评)她的诗歌有料,有真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即使天才也是禁不起透支的。同情也有其限度,一如名声,传播的有效性。一句话,让诗歌回到诗歌,文学归于文学。 (诗人李以亮评)身体患疾为余秀华的创作加上了同情分,但文学评论界不能不管艺术标准,有些赞誉的评论里添加了过多的感情色彩,就像在某些儿童画里见到了‘毕加索’或‘米罗’。”(评论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评)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诗人沈浩波评)余秀华坐拥自己的世界,与境遇无关,与身份无关,她就是这样纯粹的诗人。(诗人马灯评)读余秀华的诗,常常让我陷入其情境,而忘了自我,即使读完最后一句。 (诗人高寒评)“我想,余秀华应该是中国排在前十的女诗人,不要刻意拔高,可能对她、对大众、对诗歌界会更好。”(复旦大学教师、诗人、作家 肖水)“评论余秀华的诗歌,若把‘脑瘫’类似的东西参与进来,放进另一个标准,脱离诗歌本身,就不好说了,因为这属于弱势群体。但如果把这个因素排除,单就诗、就艺术而言,实在没什么炒作的空间。”“——(路遥文学奖”得主阎真)“余秀华和许立志都有几首好诗,这已经很不容易。那些缺点存在于她的不好的诗中,也存在你我不好的诗歌里。然而她的确比我们更艰难,何必尽力一毁?”——(香港诗人 廖伟棠)用最摇晃的步伐写出最坚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像阳光透过了水晶,折射出她的灵魂和光芒,她不惧怕命运的不公带给她的伤害。选择在诗歌里释放自己。(主持人 董卿

自我评价

“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诗歌是灵魂的自然流露。”“成为作家协会副主席只是一个虚名,没有什么实质的编制。对我的生活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我也不管那些事,这个无所谓的事情。”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