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

叶永烈

中文名:叶永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0年8月30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四人帮”兴亡》《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详细介绍: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男,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查看叶永烈详细资料

叶永烈个人生活

妻子:杨惠芬子女:2个叶永烈和杨惠芬,是浙江温州同乡,都出身于书香门第,父辈之间有交情,算是“门当户对”。杨惠芬高中毕业后却因家庭出身不好未能跨入大学之门,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叶永烈考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1962年8月15日傍晚,叶永烈来到离家大约十来分钟路的杨惠芬家“相亲”。1963年夏,叶永烈大学毕业,分配在上海电表仪器研究所工作。8月25日,杨惠芬梳着一对乌亮的长辫子,穿着花衬衫、墨绿色长裤,在亲友的陪同下,来到叶永烈家,与之结婚。1964年,杨惠芬调到上海工作,他们买下了桂林路漕溪567号这间仅有12平方米的小平房。从此,他们在这简陋的小屋里度过了16载寒暑,养育了两个孩子。业余时间,他们共同署名在《新民晚报》上连载的《元素小传》,其它散见于各报的几十篇科学小品也是他们合作写成的。可后来怎么却不见杨惠芬的名字。“风暴”来袭,抄家,给叶永烈夫妇精神上以沉重的打击。叶永烈被迫去了奉贤“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直到3年后杨惠芬生第二个孩子时,叶永烈才承蒙“照顾”返回城区,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一边劳动改造,一边照顾妻儿。1973年后,他陆续出版了10本书,当时取消了稿酬,叶永烈除得到一些样书外,买笔墨、买稿纸、买资料的费用都是他们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当时,两个人菲薄的收入,要抚养两个孩子,还要供养两家老人,经济十分拮据。有时外出,饥肠辘辘,也舍不得买个烧饼吃。然而,在风风雨雨的洗礼中,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他们的爱情更加坚贞。1977年,《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先后在头版头条或显要位置发表文章,称赞叶永烈在逆境中坚持创作,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光明日报》在配发的社论中还号召知识分子向叶永烈学习。叶永烈获得1000元人民币的奖励,并指示有关部门给叶永烈提供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促使他更好地进行创作。在方毅副总理的关心下,叶永烈搬进了漕溪新一套二室一厅的新居。在新居室里,叶永烈以每年出版10本书的速度写作。从科学幻想小说到科学家传记,从科学文艺转入传记文学,从冠军文学传记到音乐家传记再到政治家传记……在家里,杨惠芬是“总理”,柴米油盐酱醋茶,缝补浆洗,她几乎全部包揽;相夫教子、侍奉高堂;杨惠芬还是“秘书”,接待客人,接听电话,收发邮件;杨惠芬还是叶永烈作品的第一读者和评论员兼校对员。她不厌其烦地帮助叶永烈整理资料,抄稿描图,推敲校改。她总要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评论,往往对他的创作颇有影响。 他们就像叶永烈在结婚20周年之际写给妻子的《长相知》一样:“长相知,不相疑。你信我,我信你。长相知,不相疑。同携手,求真理。长相知,不相疑。共白头,终如一。”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