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矗

杨青矗

中文名:杨青矗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台湾台南县七股乡
出生日期:1940年
职业:小说家
代表作品:《工厂人》、《在室男》
详细介绍:杨青矗(1940—),原名杨和雄,台湾台南县七股乡人,是著名的小说家。杨青矗的文学创作,劳工短篇小说......>>>查看杨青矗详细资料

杨青矗个人履历

他还有十数年担任工厂管理的经历,大量的工厂小说便是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产物,这些小说也为他赢得「工人作家」的称誉。当然,他的写作题材绝不止于工厂生活,他还有许多揭露社会弊病的小说,如〈成龙之后〉写离开农村后飞黄腾达者的丑态、〈切指记〉写赌博之害等等。Thomas B. Gold认为:「在动荡不安的世界里,了解人民大众并帮助他们解决痛苦,带领他们渡过难关这一方面,杨青矗的成就不下于当今的社会学家、艺术家以及政府或社会上的领导者。」这种评论,虽然是以社会现实的角度去推崇文学的价值,但如果没有高明的文学技巧,也是难以克尽其功的。杨青矗的写作较为朴实,较少刻意运用技巧,亦不特别卖弄文字,这样反而更能亲切的反映真实。其成名作〈在室男〉写十六岁就被卖到酒家的风尘女子,半真半假的对乡下来的贫穷少年百般调戏及真心关怀,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受苦民众,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失落而不堕落,艰困而不绝望,全篇在略带谐谑的文学表现中,表现出坚强的生命韧性。至于描写工厂生活的小说,例如〈龟爬壁与水崩山〉写国中刚毕业的女工初到工厂忐忑不安、惶恐无助的心情极为细腻传神,篇中借此少女为线索,揭露了工厂中的黑暗面,例如任由工人面对空气污染、雇用男女童工、伙食不良、缺乏休闲活动、不肯为受伤女工付医药费等,篇中还描写了董事长命令将他的轿车弄脏的女工下跪的景象,活画了暴发户的丑陋嘴脸。全篇用扫瞄式的镜头,呈现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其缺点是写人性稍欠深刻,描写工厂生活略嫌琐碎而缺乏典型性。叶石涛曾论杨青矗的小说道:「有时也免不了露出自然主义描写过度的缺陷,而过分注重现实细节的结果,往往牺牲了小说特有的艺术香气。」 [68]这评论是相当中肯的。敦理出版社曾经出版杨青矗的小说、散文集《在室男》、《那时与这时》、《工厂人》、《工厂女儿圈》、《笔声的响响》、《生命的旋律》、《厂烟下》、《工厂人的心愿》,以及中英对照的《杨青矗小说选》,然而都已绝版,要初步认识杨青矗的小说成就最好的读本仍是前卫出版社《台湾作家全集》中的《杨青矗集》。个人生平杨青矗,祖辈是明末清初郑成功在台湾时从福建迁来的。世代务农。他11岁时,因在农村无法生活下去,全家搬到高雄。父亲在高雄做一个消防队员,1961年在一次油轮爆炸中殉职。父亲逝世后,刚成年的杨青矗做过许多种行业的职工:他在文皇出版社搞过出版,开过西服店,女装店,做过毛衬加工,在高雄炼油厂干过十几年的事务管理,又在一家洋裁剪补习班担任过3年的老师。还编写过男装裁剪书。他接触的生活面很广,对工人、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颇深刻的了解,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这一切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任台湾笔会会长、敦理出版社主持人。杨青矗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描写台湾农村生活的小说,例如《在室男》、《绿园的黄昏》等都反映了台湾农村青年的境遇。另一类是描写工人生活的小说,也是作者写得最多最重要的作品。早期作品主要反映台湾工人的苦难生活,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不合理。如《低等人》。后期作品表现了工人的团结、觉醒与斗争,如《升迁道上》标志着作者创作的新阶段。并参与党外运动,曾任《美丽岛》杂志社社务委员、编辑委员及高雄服务处主任、劳工法律支持会主任委员。杨青矗于1979年12月在“高雄事件”中和王拓被台湾当局逮捕,虽然事件爆发时他并不在高雄。后经海外作家奔走才改为司法审判,终于监禁四年多,1984年才被释放出狱。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