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帆

徐小帆

中文名:徐小帆
英文名:xuxiaof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江西
职业:电视节目策划人
代表作品:小品有《找焦点》、《真情三十秒》、《正方反方》、《小站》
详细介绍:徐小帆,电视节目策划人、撰稿人,大学学历,曾有过多年从事广播电台记者、文艺编辑的工作经历。于上世纪八......>>>查看徐小帆详细资料

徐小帆资料详情

徐小帆,电视节目策划人、撰稿人,大学学历,曾有过多年从事广播电台记者、文艺编辑的工作经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电视节目的策划、撰稿,曾较长时期担任《综艺大观》、《文化视点》的策划撰稿,并创作了大量的电视文艺节目。曾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重大主题晚会的策划、撰稿、总体设计,是品牌栏目《艺术人生》、《同一首歌》的创始人之一。人物一生央视王牌栏目《同一首歌》、《艺术人生》创始人之一,著名的小品、相声作家、著名的电视策划人徐小帆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兰厅举行,冯巩等京城众多演艺明星、全国众多电视栏目的编导将参加。曾经与徐小帆共事多年的十多位福州军区前锋文工团的老战友,昨天在福州自发举办追思会,回忆这位英年早逝的人才在福州经历过的15个春秋,他们中有的人是特意从厦门、南平等地赶来的,其中不少人享受的是部队军、师级待遇。 从南昌“曲线”来榕徐小帆是江西人,据当年从南昌将他“挖”到福州的蒋君毅介绍,“徐小帆的家境不太好,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是一家医院的药剂师。“1976年前锋文工团想招一些能创作的文艺兵,我被派到南昌选苗,那年18岁的徐小帆是南昌文工团的曲艺演员,别瞧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可他在当地舞台上表演的许多相声都是自己创作的。为了调他到福州,我们费了不少心思,先是将他‘曲线’调到南昌一家工厂,然后从这家工厂调到福州,前后用了近两年时间。”许多前锋老战士都记得,小帆生前多次说过:“我这辈子绝不会脱下军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离开“前锋”,他到了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当文艺编辑,后来调到北京二炮文工团,从福州开始,近30年小帆一直穿着军装。主动请缨上前线1979年2月,云南广西前线自卫反击战开战,前锋文工团本来没有上前线的任务,可徐小帆等人主动给福州军区领导写信,要求上前线。经过特批,小帆和晓智等人随炮兵一起到了前沿阵地,他们边打仗边演出,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40多天后荣立集体二等功。受前线炮火的影响,小帆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耳朵比较背,一度还用上了助听器。小帆第一回在全国扬名是1986年,那年他带着自己写的相声作品《老鼠夜话》参加了全国相声大赛,获得逗人二等奖。第二年李金斗等人将这个相声搬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好创意赢得“金唱片”1986年,林斌与小帆一同从“前锋”调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两人都是文艺编辑。林斌介绍:“小帆的头脑很好用,时常会冒出一些很有创意的点子。那时我们在电台任务不是很忙,小帆利用几周的业余时间,自己编辑、演播了四盒《笑话连篇》,后来通过他的老乡,广东著名音像商吴颂今在全国发行,不到一年时间,笑话辑就突破60万盒,凭此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金唱片奖。”小帆爱动脑是出了名的,不过为了创作他养成了一些生活上的坏习惯。一是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停地吸烟,二是非常喜欢喝白酒,这些生活习惯让他身体受到了影响。一辈子难忘福州情1993年,徐小帆离开福州上北京发展,可他与福建特别是“前锋”人的感情一直没断过。“前锋”举办大聚会,近400位“前锋”人从全国各地来到福州。徐小帆当时正在策划筹备央视第五届全国小品大赛,没有时间回福州,可他发来的贺信非常有特色。贺信说:“昨晚梦归福州,走过白马河的小桥,闻到团部院里的夜来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件件熟悉的往事在梦里重现……突然梦里聆听刘天来副团长喊了一嗓子:‘曲艺队和团直的人起来打扫卫生。’方大梦醒来。”厦门枫华国际文化公司董事长徐晓路与小帆既是“前锋”战友,又是“海峡之声”的同事,由于两人名字相近,一度被不少人视为兄弟。徐晓路说:“小帆很关心福建的文化活动,2002年厦门9·8贸洽会期间,他依照《同一首歌》的模式,在厦门策划组织了‘海峡共明月,相聚在厦门’的晚会。他又想过在厦门举办‘中国电影百年’系列活动。他生前多次在福州、厦门看房,想在福建购买一套靠海边的房子,以便于他将来创作作品。”昨天,福建“前锋”老战友联名向徐小帆治丧委员会发去悼词,悼文说:“一个曾经把笑声带给亿万观众的人,悄悄走向了另一个世界,只把悲伤和怀念留给我们……小帆,一路走好,战友们为你送行。”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