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焜

吴焜

中文名:吴焜
出生日期:1910年
详细介绍:吴焜,又名吴琨,1910年出生于四川省万县(今属重庆市万州区)一个雇农家庭。1926年入军阀杨森的部......>>>查看吴焜详细资料

吴焜生平事迹

   吴焜像(新华社发)吴焜,1910年出生于四川万县一户穷苦人家,父母早年病故,两个哥哥也先后夭折。为了填饱肚子,他做过放牛娃,当过纤夫。他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吴焜内心充满了愤怒,长期的隐忍终于爆发成对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渴望。1930年,他参加了红军川东游击队,同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吴焜历任营长和团参谋长。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吴焜所在部队被编为十七师五十团,吴焜任团长。长征途中,他带领部队打了不少恶仗,历尽艰险,终于到达陕北。1937年底,吴焜调到新四军工作,任第三支队第六团副团长。1938年10月,第六团东进苏南敌后,协同团长叶飞在金坛、镇江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常常亲自吹响冲锋号率部重创敌人。1939年4月,第六团向苏常太、澄锡虞地区挺进,开辟东路抗日战场。5月初,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会合,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第六团被编为“江抗”第二路。吴焜任“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5月31日,他率“江抗”第二路进至江阴黄土塘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吴焜选取有利地形应战,激战2小时,毙伤日军30余人。别看吴焜没读过书,行军打仗却毫不含糊。他每到一地,都要带领营连干部、参谋人员,到主要警戒线一面实地察看地形,一面酝酿作战计划。一切可能发生的事,他都要估计、衡量、预测,拟好对策。名扬海内外的“夜袭浒墅关火车站”、“袭击虹桥飞机场”等战斗的胜利,都有他的一份功劳。他的顽强与泼辣也是出了名的。有时碰到难缠的敌人,战斗惨烈,僵持不下的时候,他便亲临前线指挥,两只眼睛喷射出火焰般的光芒,沙哑的喉咙发出战鼓般震耳的吼叫,以浸透整个身心的战斗狂热,鼓舞起全军战士的勇气。经过几天几夜急行军,队伍又困又乏。这天晚上部队驻进一个小村休息。吴焜查完两次岗哨,刚睡下就被狗吠声惊醒。他觉得情况异常,起身往窗口望去,原来是被敌人包围了。他急中生智,手提快慢枪,头顶被子,率领战士猛冲出去,结果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落荒而逃。吴焜有个绰号叫吴老虎。江南的敌伪和顽固分子从无数次挫败中认识了他,“吴老虎”的名头因而不胫而走。一次,我军驻顾山山南的一支小部队,遭到装备精良的“忠义救国军”的进攻,形势危急。吴焜闻讯赶到,他腰束手榴弹,肩背大刀,一手举旗,一手持枪,率领突击队员猛攻上山。顽军见了,惊呼“吴老虎来了!”立即狼狈逃窜,溃不成军。也许是机缘,吴焜从延安到新四军军部的路上认识了杨瑞年。那是在由汉口去九江的船上。吴焜因为发烧、晕船而呕吐不止。杨瑞年知道吴焜参加过长征,又多次负伤,心生敬佩,于是无微不至地照料他,直至退烧。第二天,吴焜走到她面前,举手敬礼,感激地说:“谢谢,昨晚辛苦你了。”到了南昌后,吴焜总是惦记着杨瑞年对他的照顾之情,便大方地约杨瑞年同游南昌百花洲。两个人的交往,无私且无邪,但却被看作是触了高压线。原来新四军中有一个规定,结婚要符合“二五八团”的条件,即必须要有25岁、8年军龄,是团级干部,否则不允许谈恋爱。为此,吴焜被项英叫去狠狠批评了一通,本来到新四军后是要当团长的,结果被降为副团长。临出发前,吴焜托人捎给杨瑞年一封信,认真而诚恳地向她道歉。杨瑞年此前受到了批评,十分委屈,收到吴焜的信后便交给了组织。然而分别后,吴焜仍忘不了杨瑞年对他的精心照料,印象中只有孩提时妈妈才对他这么关爱过。他随身珍藏着她的照片,照片上的杨瑞年,穿着一身军装,妩媚中透着刚毅,十分可爱。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战火纷飞的非常年代,通过书信互相勉励,心越靠越近。但吴焜给杨瑞年写信是有顾虑的。他知道杨瑞年读过大学,而自己却没什么文化,生怕自己写得不好被人笑话。一次,吴焜特地找时任“江抗”秘书长的陈同生帮他把信修改修改。陈同生读完他的信,对他说:“你的信写得很好。没有风花雪月,但洋溢着真实的感情,她看了一定会更爱你。‘相知贵道义,结交岂论文。’我看小杨是很有见地的,她不在上海的家过温暖日子,跑到抗日部队来,她不爱那些文人学士,而爱上了你这个长征英雄。你们的前途一定美满、幸福。”陈同生为他改了几个错字,删去一二处语法上显然有毛病的句子,便把信还给他,并说:“改多了便失去你的原意,失去你说话的味道,现在这样便很好了。”吴焜把信重抄了一遍,寄出了。但战事频繁,这饱含着真挚情感的信,是否飞到了小杨手里,不得而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吴焜和杨瑞年既然选择了革命,就不得不接受不再聚首的现实。刚调到六团时,吴焜和个别战士相处得并不和谐。原来,由于闽东红军游击队长期坚持山区武装斗争,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对外来的干部不大信任。吴焜是四川人,又是八路军派来的,找干部战士谈话,常常因语言障碍而产生隔阂。吴焜对此并不灰心。他在训练中吃苦在前,以身作则,在战斗中指挥灵活,奋勇杀敌,逐渐取得了战士们的信赖和支持,威信日益提高。特别是吴焜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使得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有个警卫员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入伍的红小鬼,从吴焜到六团工作时就跟随吴焜。他平日做勤务工作稍有差错,吴焜就会毫不留情地狠狠批评他,但他对吴焜却始终忠心耿耿,连背后的怨言都听不到一句。人们都感觉奇怪,直到顾山战斗中,这个年轻的警卫员被敌人的枪弹夺去生命,吴焜抱住他的尸身,在月光下整整痛哭了一夜,第二天眼睛都红肿得睁不开了,大家这才恍然了解他对部下的挚情。吴焜亲自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后,含泪发誓:“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1939年9月,我军为避免与“忠救军”摩擦,减少消耗和损失,遂向江阴方向转移。不料,途经江阴马镇乡湖塘里一带时,突遭顽军二部侧击,吴焜头部中弹,未及留下片言只语,便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献出了生命。得知噩耗,从战士到干部,无一例外全都痛哭失声。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