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汉语文字)

中文名:文
详细介绍:文,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én,最早见于甲骨文,义指“文身”,其本义是指花纹、纹理,后引申为......>>>查看详细资料

文文字源流

“文”字形演变“文”,常用汉字,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文”字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最上端是头,头下面是向左右伸展的两臂,最下面是两条腿,在人宽阔的胸脯上刺有美观的花纹图案。义指“文身”。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的字形完全一样。小篆承续金文,而字形走上了线条化,“人”站立的样子没变,只是胸前的花纹图案省略了,这与汉字的发展趋向简化有一定的关系。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错纹的形象被淡化,一点儿也看不出“人”形了。“文”字的本义是“文身”。在这个意义上,后人増加了偏旁“纟”,产生了新的形声字“纹”,表示花纹之义。也就是说,“文”是“纹”的古字。而“文”字的本义并没有始终保持下来,而是不断地被引申出其他含义。因为“文身”是在身上刺花,所以引申为“花纹”“纹理”。现代汉语中“水文”“天文”的“文”字也是指自然界中某些呈“纹路”状的现象。“花纹”是有条理的,又引申为“文章”“条文”;“花纹”是赏心悦目的,又引申为“文采”“文雅”;古代文字是用刀刻的,所以引申为文字。后由“文采”“文章”又引申出指有各种仪节组成的礼乐制度等一类古代文化。至于“文物”“文辞”“文武”等词中的“文”字的含义都用的是“文”字的引申义。古代铜钱面上铸文,所以称枚钱为一文钱。“文”字还是部首字。汉字中由“文”组成的字,大都与“花纹”有关。有些字虽然也有“文”字,但仅仅是形声字的声符,与其本义无关,如“汶”“蚊”“坟”等。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