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民

王启民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中文名:王启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1937年9月
毕业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职业: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地质师
详细介绍:王启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被中国石油天然......>>>查看王启民详细资料

王启民大事年表

1960年,大庆发现了大油田,4月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王启民被校方分配去油田实习,担任葡田井试油队技术员。1961年8月,王启民和同学陈宝玲等响应国家号召,一毕业就重返大庆会战战场。1963年,油田出现了注水三年,一半油井被水淹,采收率仅5%的严重局面。王启民和同志们一起,在阴冷潮湿的帐逢中,反复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油田开采的关键是保持压力,不能怕见水就不注水。1970年,为摸清油田高产稳产规律,王启民和科技人员一起又住进了中区西部试验,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以确定调整采取措施的井号层位,编制施工设计方案。1975年,试验区主力油层产量下降幅度增大,油井平均含水量上升到54%,油田命运又面临新考验。王启民同4名同事,顶朔风,冒飞雪,坚持在工地。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30万吨,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纪元。大庆石油出口量也成倍增长,最高年份全国每100元换汇就有大庆人创造的14元。1978年,王启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5年,大庆第一个稳产10年的目标胜利实现了,油田领导又提出第二个稳产10年的奋斗目标。1991年初,在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全油田科技工作者,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王启民及时提出了“三分一优”结构调整原则和“挖液稳油”的新模式,经集体科学论证后,领导决定在全油田实施“稳油挖水”战略,并很快在全油田推广。1996年底,大庆实现了5000万吨连续21年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