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炼

王炼

(电影剧作家)

中文名:王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1925年
毕业院校:北平辅仁大学
职业:话剧、电影剧作家
代表作品:《共产主义凯歌》、《枯木逢春》、《三姐妹》、《祖国狂想曲》
详细介绍:王炼,原名王树鑫,著名的话剧、电影剧作家。192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旧官吏家庭。他在中学时,就与......>>>查看王炼详细资料

王炼个人简介

少年时代

王炼特别爱看话剧,《雷雨》无论在小学的暑期同乐会上,还是在学校附近的民众教育馆的演出中,只要有话剧,他总是一个热情的小观众。在中学里,他积极参加业余戏剧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排演《雷雨》、 《日出》等名剧。1943年他考入北平辅仁大学中文系,攻读古典文学。在日寇占领、国土沦丧的背景下,他十分崇敬宋朝的爱国名将辛弃疾,对他的诗词爱不释手,毕业时撰写了《辛弃疾词校注》。

学习之余

在学习之余,他对话剧的兴趣仍不减当年,曾演出过《沉渊》、 《大马戏团》等剧。1947年,在内战的炮声中他大学毕业,在济南的一所中学里任高中语文教员。而这时,反饥饿、反内战的爱国民主浪潮席卷全国,冲击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王炼深受它的影响,在课堂上大胆地向学生宣传,并于翌年8月毅然奔赴山东潍坊解放区,参加华东大学文工团,投身革命。文工团南下后改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团,上海解放后又先后改为华东人民艺术剧院、华东话剧团,最后并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这期间,王炼任导演,兼管部分行政工作,参加 《白毛女》、 《不拿枪的敌人》及一些小型秧歌剧的排演。他还深入安徽农村搞土改,在上海工厂参加民主改革。

奠定基础

195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的烽火,建国初期复杂的斗争,使他经受了锻炼,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长期以来,王炼向往着话剧创作,早在文工团时,为了配合任务,他写过一些独幕剧,参加民主改革时也进行过一些创作酝酿。直到1958年他才和陈恭敏一起合作写了一个反映工人生活的话剧《黄浦江的黎明》,同年,又根据治疗邱财康大面积烧伤的动人事迹创作了《共产主义凯歌》。这两个剧本的上演,奠定了他成为专业编剧的基础。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