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

苏云

中文名:苏云
国籍:中国
民族:汉
职业:中国电影事业家
详细介绍:苏云,曾用名苏怀法,山西陵川人。中国电影事业家。1925年出生。13岁时就参加了抗日宣传队,不久又加......>>>查看苏云详细资料

苏云东影的工作

苏云进入东影之后,先是跟着摄影科的大师们学习。这个时候,时年24岁的苏云一门心思想着多学点东西,尽早真正跨入电影艺术殿堂。当他兴致勃勃地要跟着包杰、徐肖冰他们去前线拍新闻纪录片的时候,他被袁牧之留了下来。袁牧之希望苏云边学习边负责厂里的工作。他被任命为摄影科科长,开始了电影事业的管理工作。1949年,东影由兴山迁回长春,厂里的电影工作者们也迎来了创作的春天。还在兴山的时候,于敏创作了《桥》和《赵一曼》,王震之完成了《白衣战士》和《内蒙春光》(后更名为《内蒙人民的胜利》),伊明完成了《无形的战线》,颜一烟创作出了《中华儿女》,陈波儿将舞台剧《电》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光芒万丈》。一大批优秀的剧本相继开拍。随之,苏云主持的摄影科的工作也繁忙起来。在兴山时,他们主要是为新闻纪录片忙碌,现在加上了故事片这个重头戏,真是忙上加忙!摄影科不仅管理着摄影器材和设备,而且设有编辑照片文字的照片组和印制照片的照相组。上接新闻摄影队,下接制作幻灯片的洗印科和制造幻灯机的修理科。苏云深知自己所负责的部门对于影片的生产是多么重要,他要求每一个同志都要做好本职工作,保养好、维修好各类摄影机,确保每个摄影组有关物资和器材的及时供应。他还派出人员深入摄制组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确保影片生产的顺利进行。苏云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他经常到摄影棚里去看拍戏,除了学习还想着一旦摄影组需要什么,自己可以应个急。有一次,他看到摄影棚里的照明灯因故爆灭,闪出火花,突然想到摄影机上胶片盒里转动的胶片,那可是易燃性的硝酸胶片!不由得忧心忡忡起来。之后,在全厂的管理委员会议上,他再一次强调安全防火,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事也凑巧,那之后没几天,主楼的楼道里突然响起了“救火”的惊叫声。只见二楼的还音室里冒出滚滚浓烟,一股刺鼻的味道蔓延开来。原来,正在为影片《桥》进行后期混合录音的同志,因为夜以继日的劳累,疏忽了操作规章,竟拿着样片去开灯,岂料,闸门上的电火花将那胶片击燃,随即,放在还音室内的全部样片猛然起火,燃烧起来……苏云所在的摄影科就在还音室的楼下,他见楼上发生了火情,立即意识到还音室还紧挨着仓库,那里面保存着数千部资料影片,均为易燃的硝酸片。一旦引燃,无异于引爆一个弹药库,其后果不堪设想。他一面吩咐科里的人赶快将库房里的摄影机和摄影器材向院子里转移,一面飞身上楼,拼命地呼喊着:“快搬资料库里的资料片!快搬资料片!”他边喊边冲进了浓烟。苏云的喊声,唤来了更多的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后扑灭了火。结果影片《桥》的音带样片化为灰烬,这虽然影响了《桥》的后期制作,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其他物资并没有祸及,尤其是那几千部资料片安然无恙。这场火灾给全厂职工敲响了警钟。苏云认为,仅仅搞好电影的制作是不行的,厂里的规章制度建设也同样重要。此后,就任厂长的苏云,一直很重视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收效。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