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埃德温·金

斯蒂芬·埃德温·金

中文名:斯蒂芬·埃德温·金
英文名:Stephen Edwin King
国籍:美国
出生地区: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
出生日期:1947年9月21日
职业:作家、电影导演、制片人、演员
代表作品:《死光》、《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黑暗塔》系列等
详细介绍:斯蒂芬·埃德温·金(Stephen Edwin King,1947年9月21日—),美国作家,编写过......>>>查看斯蒂芬·埃德温·金详细资料

斯蒂芬·埃德温·金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斯蒂芬·金在其大量恐怖作品中均以“毁灭”这一主题作为故事核心,特别是早期作品《魔女嘉莉》描述内向怯懦的嘉莉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能力,当她在舞会中被同学戏弄淋满一身鲜血时,她就用意念展开恐怖的大报复,将舞会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杀场;《闪灵》中带着妻儿搬进封闭酒店精神日趋分裂的作家杰克,最终与恶魔同归于尽。金在惊惊恐怖的表象下展现出对人性本质的关注与拷问,反映与揭示美国社会中种种令人担忧的现实状况。在他的作品中,“毁灭”并非目的,而是反衬他对人性“善”的寄望,通过对人性的解读来确认人的神性,即人是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从而战胜自身恐惧和心魔来重塑理性与意志对抗各种外在力量的。金的很多小说其实是对某种现实焦虑的一种寄托和排遣。现实中的恐惧和焦虑会在噩梦中反映出来,而金则在作品中让噩梦回归现实,他揭示了人类内心黑暗的另一半——恐惧与焦虑。金在大部分作品里都描写了人类因为自身罪恶而走向崩溃和毁灭,尤其在现代社会,人类心灵在孤离、孤独、压抑的情绪中逐步异化,由此产生一系列反常行为并带来反常的社会现象。金在多部作品中都向读者传达了一个信息:罪恶,是人性本质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毁灭”的根源。金大部分作品里表现出的令人恐惧的荒诞怪异的世界实质上源自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恐惧,而且还为他的恐怖意境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的情境—完全在一个真实自然的现实环境里表现奇幻故事里面的人的反应:《鬼店》里那条漫长的公路。《宠物坟场》里那条害死宠物和小孩的大公路。简单来说,金对恐惧,死亡、毁灭的表现埋伏于平凡的小地方和小人物的细微生活中,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深藏在自己潜意识中的各种阴霾与黑暗。金在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毁灭——一个人的死亡或群体走向死亡,但他并非简单地只是描写毁灭,而是用来反观生存的精神困境,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意识。斯蒂芬·金挖掘出所有生活中的细微恐惧,像是一面恐怖而扭曲的哈哈镜,照出人们心底梦魇的原貌,彻底挖出了现代人心底的幽阴黑暗。他善于把握人类内心一闪而逝的恐俱和转瞬忘却的不样预感,将之放大为整个插翅难飞的陷困僵局。小至家中结满蛛网的储藏柜角落,大至一望无际的美国中西部玉米田,或近如邻家男孩的高中生恩怨,远如未来的科技所可能等,透过斯蒂芬·金的引领,总是让人轻易地跨过了理性的界线,穿透现实的安全表象,走进意识、潜意识、灵魂的底层,在那里,恐惧无处不在,透过空间环境、时代氛围的真实呈现,让人跟着沉进了生活的流沙。读者从这些平凡而典型的小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与恐惧,甚至也跟着主人公一起挥舞瘦弱的臂膀,对抗莫名的压力和自己的恐惧,害怕着:我真的有可能就是他们。这种与世界和自己内心恐惧孤独的无望的抗争,显示出只有古典悲剧才具有的悲壮的震撼力,体现出作家隐藏在恐惧背后的最深层的渴望与哀伤。在斯蒂芬·金的作品中,有一种对生命和死亡,对自我及他人,对世间的一草一木、一生一息,要持有怀疑和敬重,亲近又要保持距离的神秘感与敬畏之心。《玉米地的孩子》中一群孩子聚集在一片玉米地里,这里曾经是印地安人做法术的遗迹。他们破坏玉米,被咒上了恶灵,变成了杀人的魔鬼。他们杀光了镇里的大人,最后自相残杀。对生命的轻视,对世界的无知无畏,导致了一场恐怖的悲剧发生。《唯一生还者》中人类掌握的超自然的能力所能制造的大善和大恶,更是折射出作者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

艺术特色

斯蒂芬·金喜欢用大量的篇幅叙述故事主角的种种背景及人格发展过程,着墨处理人性的层面。他不只是创作恐怖的东西,尤其像《四季奇谭》这本书,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除了冬季之外,其他三个季节春、夏、秋都被改编成电影:《站在我这边》、《无邪的秋》、《谁在跟我玩游戏》、《肖申克的救赎》。在这些故事中,几乎没有恐怖的成分,斯蒂芬·金不再躲在鬼怪后面迂回地暗示隐喻,而是直接表白出更深的内心孤绝。这些看起来没那么恐怖的故事,让个人与世界的对立显得更孤独无助。斯蒂芬·金小说内容丰富,背景广阔,人物纷繁,在形式上汲取了美国当代文学的许多特征和传统,并将其杂糅在金式恐怖之中。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桑在论美国当代文学时谈及美国文学中沉默的两种声音,“一种是负面的、自我毁灭的、魔鬼式的、虚无主义的”,另一种是正面的、“自我超越的、神圣的和绝对的”。而哈桑所说的这两种声音在金的小说中能听见其回响:《魔女嘉莉》中魔女凯丽以魔鬼般的自我毁灭的形式把舞会现场变成了火海;《绿里奇迹》中柯菲默默承受着不该承担的罪名,并在自我超越中让绿里的人都感受到了一次人性的洗礼,“柯菲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奇迹”,而我们却亲手把上帝的奇迹送上电椅。在意象采集上,斯蒂芬金在承袭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小说元素,金不光善于运用坟场、猫、乌鸦,十字架等传统哥特式的标识,更加入了当代文学形变异化的意象、科幻的时空概念、灵异的力量等非理性元素来为其小说表现现代人精神和身份焦虑服务:《闪灵》和《宠物坟场》中的印第安人坟场、《魔女嘉莉》中母亲的忏悔室,甚至一片玉米地和几个玉米棒子,都成为了斯蒂芬·金很好的道具;而《兰戈利尔人》的时间穿越和裂缝主题、《亚特兰蒂斯之心》中泰德的身份的神秘性以及穿黄色外套的卑贱小人、凯丽和柯菲的特异功能、老轿车克里斯汀的异化等都体现了斯蒂芬·金小说中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因素,并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身份的异化和不确定性的危机的传达提供了介质。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