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孟杰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中文名:孟杰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贵州省大方县
出生日期:1966年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北京大学教授
详细介绍:孟杰,男,1966年生,贵州省大方县人,199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查看孟杰详细资料

孟杰担任职位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放射性束核物理与天体物理》(2000-2005年)理论课题负责人、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联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资助。兼任北京大学-兰州重粒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全国核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客座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与原子核理论开放课题负责人、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委、担任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评价专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物理学科审查委员、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 Nuclear Physics 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刊物审稿人。国际《INTERNATIONAL SPRING SEMINAR ON NUCLEAR PHYSICS》、《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uclear Structure and Related Topics》等系列学术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日本和德国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举办的系列《北京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创办人和中方主席。孟杰教授的研究工作涉及核物理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代表着国际核物理的许多研究领域。在放射性束核物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奇特原子核性质、磁转动、相对论连续谱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与合作者一道,于1997年预言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并建议在有三轴形变、质量数为130的转动原子核中寻找。这一预言于2001年被实验所证实,并被《Science》等专文报道,被认为“在核物理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1994年提出的原子核的“磁转动”模式被美国国家能源部编写的《核物理长期规划》列为振动转动研究的新成就;建立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并给出实验上发现的首例晕核11Li的微观自洽描述,证明了连续谱对晕的贡献;预言的滴线核中新的奇特现象——巨晕,已成为德国GSI,日本RIKEN和中国CSR等国际上主要放射性核束装置的主要物理研究目标。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