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富

马应富

中文名:马应富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79年
详细介绍:马应富,男,1979年出生,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人,草根电影编剧导演。2021年4月,被国家广播电视总......>>>查看马应富详细资料

马应富电影梦想

马应富在上学的时候并不喜欢写作和艺术,中学时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元旦晚会上,他自编自演了一个小品《老师请你留下来》,几乎所有观众流泪了,最后赢得了热烈而长久的掌声,在学校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班级挣来了荣誉,他没有意料到艺术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于是深受鼓舞,开始潜心学习写作,创作小品和话剧。从那时起,他就梦想着要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后来他省吃俭用的买了一台很简易的胶片相机,开始学习摄影。1997年,18岁的他在家乡一个很偏远的山村小学做了老师,一个人上四个年级的课。虽然条件十分的辛苦,但拍电影的“梦想”一直没有破灭,苦于条件一直不成熟。2008年全县新农村文艺调演,他创作并演出的小品《阿旺回家》让观众为之动容,得到了一致认可,并被县里组织到市里参加演出,这更加激发了他拍摄电影的激情,决心要在一两年内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作品来,于是他没日没夜的挑灯夜战,将小品《阿旺回家》进行大力改编,几个月后,电影剧本《大山女人》诞生了,准备拍摄。说干就干,马应富开始筹备拍电影,他要拍电影的消息不胫而走,却引来一阵阵哄笑和嘲讽。有人说:“你都拍得成电影,金沙江水都要倒流了,”甚至有人还咒他被电影迷得走火入魔,疯了!他到处找赞助,找相关部门支持,却到处碰壁。他没有灰心,自己贷款说干说干。好在也有他一样的“疯子”加入了,同样是爱好者的杨林、田洪、夏勇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他们共同思考了一下,决定先拍摄一部简单一点的,这样投资少。但是,拍什么题材的电影好呢?他们发现,在国家大力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有些老人始终觉得要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于是,一个“生男生女都一样”的主题突然冒出了他们的脑海,他们觉得很有必要拍一部片子来教育大家。他们共同努力在两个月就重新创作了一部电影剧本《家》。剧本中情节的设置、服装、台词,都是大家反复揣摩,数易其稿才完成的。2009年6月,《家》开始试拍。当时只有一台价值一万多元的家用微型DV,没有摇臂,没有反光板,没有轨道,他们就自己找材料来制作。设备准备完之后,接下来就要找演员了。演员很难找,许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他们只好说动家人参加演出,但他们还是把影片质量放在第一位。发现不行,就换演员,光男一号“廖老汉”就换了10多人。“人家大导演拍戏都海选演员,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剧组里有人提议。于是,他们开始海选演员。就这样,通过乡里人口口相传,各地的参选演员一家伙来了200多人。但是考虑到这是一部地方方言剧,最后他们还是选用本地演员。对于外地来的演员,他们全部纳入“人才库”,打算如果以后拍戏有需要就优先选用。“演员们比专业的还敬业!”马应富说。影片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大傻”为了拍摄被摩托车撞倒的镜头,脸被蹭破了皮,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伤疤;而饰演“廖老汉”的刘玉笃耳朵里、鼻子里、嘴巴里灌满了泥浆,事后,老伴为他掏了好几天才掏完。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廖老汉”躺在由抽水机制造的“瓢泼大雨”中几个小时,儿媳妇“赵敏”在雨中背着他差点滑下悬崖。剧组后来才知道,“赵敏”的扮演者喻国莉曾经在一年前车祸中大腿骨折,拍摄的时候都还上着钢板……由于只有一台摄像机,所以每一个镜头要变换角度就得重拍很多次,特别是受伤的一些镜头,许多时候演员在片场就哭了,但是因为爱好,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所有的拍摄器材都是廉价得不能再廉价的了。为了拍摄下雨镜头,就租用两台抽水机;为了拍摄闪电,就用照相机闪光灯和电焊机发出的强光。尽管厉行节俭,但是由于没有技术,拍摄工期过长,人员多,最后他们连生活费都成困难了。眼看拍摄就要半途而废,马应富又向别人借了四万多块钱,才得以让剧组能继续拍下去。面对别人的误解也好,嘲讽也罢,都没有吓倒他们。从2009年5月开始筹划、招募演员,2010年3月5日开机,到2010年9月20日电影杀青,历时一年多,拍摄素材累计达3500分钟,最终剪接成片87分钟。最后正式定名为《香火》,2010年10月29日在巧家举行首映式。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