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平

李亚平

(书法家)

中文名:李亚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
出生日期:1973年
职业:书法家,青少年宫主任。
代表作品:书法作品
详细介绍:李亚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岐黄书画院副院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庆阳市青少年宫主任......>>>查看李亚平详细资料

李亚平书法家

人物简介

李亚平,甘肃正宁人,笔名墨之,斋号方圆斋, 1989年就读于北大书法研究班。现为中国李亚平书法家协会会员、岐黄书画院副院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庆阳市青少年宫主任。

人物成就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大展有: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书法家李亚平即兴创作—翰墨颂辉煌书法大展、第三届正书大展、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获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大型书法展览提名奖,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全国青少年庆国庆书画展优秀奖。获全省新世纪书法大展二等奖、全省第四届书法大展三等奖。2005年、2006年被评为庆阳市“五个一”工程奖。

艺术评价

李亚平印象文 /史星文近忙,不由自主地忙,忙得生活乱了章法,缺乏了方向,手头的事也越积越多,也李亚平书法斗方慢待了许多朋友,心里总是愧欠。比如昔日同学李亚平吧,上个月他从甘肃庆阳远道来西安看我,我去了北京;这个月末他又来西安看我,我又去了新疆。后来亚平就打电话给我,说来西安是准备出一本个人书法作品集,后来他就托人将作品集的样稿给我送来了,说一定要我提提意见。亚平非常谦恭,我感动了。面对这即将面世的书法作品集样稿,除了学习,我想起了我们之间的一些交往。时间是一九九零年秋天,为了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大学举办了首届书法研究班。一时北大未名湖畔,云集了全国近百名书法爱好者,我和亚平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北大是一个生长梦想的地方,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地年轻和纯粹啊,生命正蓬勃着青春的朝气。我和亚平都来自祖国西北,又同样出身农家,也同样木讷得是一桩子粮食,但对认准的事情都有九头牛也拉不回的犟脾气。同气相投,在北大的那段时间,我们朝夕相处,发展了友谊。亚平笔名叫墨之,墨之即墨、痴也,墨痴是他对书法的深深迷恋。因了他放李亚平书法《古诗5首》逐精神安妥心灵的方圆斋,亚平求同学给他刻了一方"因方遇圆"的闲章。方是方正,圆是圆通,外圆内方,刚柔相济,这是从艺的准则,更是他面对人生所秉持的态度。态度即风度,亚平有君子风。亚平属相是牛,牛能吃得人间苦,心地良善,又极具忍耐精神,从事艺术就是要甘于寂寞,不怕穷困,亚平具备这样的气质,他是弄艺术的料。八十年代,亚平的书法处于初萌阶段,对晋唐楷书用功尤勤,书风周正端李亚平书法六尺对开庄,循规入辙。九十年代,他转而习魏,张猛龙、张黑女、刁遵、无怀、龙门二十品……他广撒鱼网,胸有成竹。他认为北魏书风结构严整,笔法疑练而又气势开张,藉此广泛涉猎,完全是为了锻造完善自家精神。新世纪将至的那年冬天,我放下琐繁,一路西行取道庆阳,十年沧桑,旧友重逢,我和亚平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但话题始终没有离开书法。那时他已任庆阳市青少年宫主任,他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还肩负了培养书法新人的重任。亚平领我去吃庆阳当地有名的土暖李亚平书法四屏锅。土暖锅烧的是木炭,暖锅里放的是大肉片、肥素丸子、大白菜、红白萝卡、土豆粉条、农家豆腐、木耳黄花……土暖锅啥都可以往进放,是为乱炖。通红的木炭火炖得一锅肉菜咕咕嘟嘟,味香四溢,通红的暖锅也映红了我们酒过三巡通红的脸。我们谈书法的过去,谈书法的现今,也憧憬着书法发展的未来。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深奥无穷。那日的吃兴也助长了我们的谈兴,我们后来就从眼前乱炖的暖锅扯到了如何使书法乱炖,我们似乎一下子意识到书法这锅汤还是越熬越好,越老越好,书法的玄妙正因了这说不清道不白,博采众长,才能成全内美最终大美,我们仿佛看见了各自书法发展的路径。亚平书法风格的大变是近几年的事,他从楷书规矩的束缚中走出,沿二王一路,于颜真卿、孙过庭、苏东坡、米芾、赵孟頫等广涉杂取,又旁及篆隶,使楷书端庄中有了灵动,行草李亚平书法六尺对开 (2)书灵动中又孕含了端庄。书法藏阴潜阳,书法虽小技但通大道,创作是不断制造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书法映照的是书家思想的光芒。亚平的老家正宁县我去过,那里黄土深厚,那里的人纯朴而极具韧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亚平其人与其书法一脉相通,相互印证。在我的印象里,亚平始终是将自己当作一介农李亚平书法扇面夫,只管辛勤耕耘,不计寒暑顺逆。因了对人生的自信,亚平的书法境界亦将大开,我期待着。

艺术感悟

我的斋与号——方圆斋絮语我的人生,最感兴趣的事莫过于习书写字,不知不觉已过三十春秋。书写中李亚平书法六尺整张默养了宁静,陶冶了情操,学会了思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去金城,在小街偶遇洮砚一方,径尺有余,形椭圆,石质细腻,砚体厚重,蟠龙戏珠,盖篆“墨海”二字。工艺精湛,妙趣横生。欣赏之际,不由心生奢望,若能心系墨海,终生与书法结缘,勤为径,苦作舟,应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愿望。于是,不惜倾囊之橐而购之。弥珍之物,朝夕相伴。人磨墨、墨磨人,遂引笔名“墨舟”,后以“墨之”较“墨舟”更为妥切,笔名“墨之”,延用至今。九十年代初,就读于北大书法研究班,同窗好友赠我一枚“因方遇圆”的闲章,李亚平书法四尺立轴联想自己珍藏的几枚古铜钱,外圆内方,于是,渐明这圆形方孔铜钱的含义,古铜钱启示如同浓雾密云中透出一缕阳光,使我明白了做人要外圆内方的道理,“知欲圆而行欲方”。“方”,即做人方正严格的正气,堂堂正正的君子气度。坦荡的胸怀、刚正不阿的精神脊梁,这些都是为人之本。“圆”,即智虑圆通,足智多谋,灵活通变,包容和谐,不拘泥呆板。正如人生之途不可能一马平川,艰难险阻难以避免,只有智者才能做到既不失做人准则,又能圆活机变,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人既要正直,又要睿智;处事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只有掌握了方圆之道的大智慧,才能游刃有余,天地广阔,人在其中,汇通哲理。方圆之道,亦通书艺之理。南宋文学家姜夔《续书谱》中写道:“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若“舍方求圆,则骨气莫全,舍圆求方,则神气不润;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此书之大病也”。不管是做人,还是书法,必须做到方外有圆、圆中有方。于是,外圆内方就李亚平书法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我的书斋“方圆斋”亦因此得名。八十年代,我喜爱盛唐碑贴,因其书风法度严谨,一时被“馆阁体”所囿。九十年代后,转师魏碑,自觉北朝书风有三大美:一是气势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精神飞动;二是笔法美,笔法跳跃、点画峻厚、骨法洞达、血肉丰美;三是结构美,意态奇逸、兴趣酣足、结构天成。魏碑书体重气势、重魂魄,有大丈夫之气、有古秀之姿,如松柏之苍雄、铁石之凝重、武士之刚健。章法布局欹正相生。结体险中寓稳。运笔方圆兼施,刚柔相济,内擫、外拓各具风采。既相互对立,又和谐统一,烂漫天真,意趣横生。生动就是艺术,我力求做到“贯气而自然”。先李亚平书法四屏《爱莲说》入法,后出法,既服从规律,又驾驭规律,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李嗣真说:“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既赞其书,更赞其人。“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心,如其画。“心者,帅也。”是求道德,求情操,求学养。鉴古察今,在物欲横流的时下,我倍加仰慕识见高远的王羲之、人品刚正的颜真卿、守正通达的苏东坡,伟大的人格、精美的书艺,成为我终生为人之楷模、为艺之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时与日驰,艺与日进,我深感传承文化的责任,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历史怎么变迁,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我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创作中的李亚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方外固需圆,圆中必具方。“方圆”之理,将成为我书海漫游的终极目标。是为记。——岁次庚寅初冬李亚平于西峰城南赵家胡同方圆斋

作品欣赏

李亚平书法四尺整张李亚平书法四尺整张李亚平书法四尺整张
本词条所有图片均为李亚平先生书法作品,请点击欣赏。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