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仪

刘仪

中文名:刘仪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旅顺
出生日期:1923年12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农学院
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详细介绍:刘仪(1923年- ),旅顺人,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47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查看刘仪详细资料

刘仪社会评价

个人影响80年代,刘仪积极开展了植物病毒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创立了从生物学、细胞学到分子水平研究真菌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系统研究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成果。在长期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系统研究中,刘仪首次证实了该病毒在中国的存在;完成了BNYVV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利用BNYVV外壳蛋白基因的工程菌表达产物,制备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ELISA诊断试剂盒;分析了BNYVV基因组中RNA2功能基因及RNA3、RNA4全基因组构成及调控功能;构建获得BNYVV传毒相关基因缺失突变体的侵染性克隆,并测定其在真菌传毒体系中的功能。这些工作均属国内首次。刘仪在国内外首次利用BNYVV的外壳蛋白基因及75kDa 通读蛋白基因获得抗甜菜丛根病基因工程甜菜植株。“甜菜丛根病基础研究”,获得1996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刘仪还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YMY)全基因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区分了WYMY与小麦梭条花叶病毒(WSSMV),澄清了真菌传小麦病毒研究中的一些混淆不清的问题。他还建立完善了半人工条件下营养液砂培真菌传毒体系。该体系大大优于国外同类工作,可高效、准确地用于测定病毒突变体的真菌传播效率及病毒与介体真菌相互关系的研究。为此,刘仪多次应邀在国际专业会议上报告。在生物工程产品开发研究中,刘仪在国内首次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大肠杆菌表达产物为抗原制备了抗体。这项研究,大大提高了抗原的专化性,建立了利用工程菌批量制备优质抗体的新途径。他所研制的病毒诊断试剂盒已应用甜菜丛根病的田间检测,为植物病毒的快速、准确诊断及植物检疫提供了有效途径。刘仪的这些研究工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做为学科带头人,他领导的研究组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病毒及分子病毒学研究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培养出不少青年植物病毒科学研究者,成为造就面向国际水平的人才基地。人物评价刘仪作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极其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并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指导硕士生12人,博士生9人。这些人大都已成为有关单位的中坚力量,受到同行的好评。80年代初,刘仪亲自主持筹建了全国农口第一个中心试验室。他将计算机、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等现代化实验手段先后装备到学校有关实验室,并积极倡导应用到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中。他还积极倡议筹建了国内第一所农业生物学院。这对加强教学、科研中的基础领域与应用基础领域的发展,以及农业大学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刘仪对植物病毒学科造诣较深,思路敏捷,善于吸收消化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他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博学多艺,心胸豁达,平易近人,知人善任。他治学严谨,有预见性,对中国农业生物学科建设及发展,对人才培养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刘仪虽长期兼任党务和行政工作,但他的学者风度和宽容谦虚作风,深受同志们尊敬和爱戴。他在农学界有广泛的联系及较高的知名度。他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主持全面工作以来,加强了民主办会的作风,恢复了与会员建立直接沟通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讯》,出版了英文简讯(Newsletter),加强了与国际植物病理学会(ISPP)及有关国家植病学会的学术交流和联系。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多次出国访问及参加学术活动,现正为中国植病界在国际学术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孜孜不倦地工作。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