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瑛

林瑛

(福建省闽剧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文名:林瑛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区:福州仓山
出生日期:1950
职业:闽剧旦角
代表作品:《梅玉配》、《潘金莲》、《花烛之夜》、《卓文君》等
详细介绍:林瑛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1960年从艺,师闽剧表演艺术家黄荫雾、陈平、刘......>>>查看林瑛详细资料

林瑛艺术特色

改革开放的春风再度催开了闽剧艺术之花,也使林瑛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在复排传统闽剧《梅玉配》中,林瑛所扮演的“嫂子”沈红芳夺人心目。在这一角色的扮演中,林瑛不拘泥于前辈艺术家的表演风格,不失是庄重而又幽默逗趣,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嫂子”的形象。许多观众迷上了这个“嫂子”,以至于有观众曾50多次买票看“嫂子”表演的逸闻发生。尔后,在《卓文君》中,她又以对人物气质风度和内心情感的准确把握与深入体味,以含蓄凝重有跌宕起伏的表演,委婉清丽的唱腔,塑造了一个外貌气质端庄典雅、内心情感丰富复杂,具有独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古代传奇女子形象,赢得了更多观众和专家的赞赏,成为福建省首届优秀青年演员表演比赛中得分最高的演员。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故步自封,而是有意识地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探求看成是接受两种危机的挑战,一种危机来自客观世界,是人们对她能发现,能不断成功创造新形象的怀疑;另一种危机来自于内心深处,是自己能否在艺术上不断有所创新和突破。在荒诞闽剧《潘金莲》中扮演潘金莲,便是她自觉地接受这种挑战的举动,她大胆地吸收借鉴了话剧、歌剧、芭蕾舞等姐妹艺术的一些手法,揉合了花旦、青衣、彩旦和武旦的表演程式,以多样的手法和明快的节奏,层层深入地表现出了潘金莲从一个自珍的少女沦落为通奸杀夫犯的心灵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塑造出了一个崭新又鲜活的潘金莲形象。而在《王莲莲拜香》中扮演王莲莲,她则在表演程式中揉进了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语汇,把一个福州市井女性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王莲莲落魄后,去寺庙拜香在45年的艺术生涯里,林瑛塑造了五十多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与命运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舞台艺术实践,加上她善于继承创新,使她的表演艺术日渐成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是她不拘泥于前辈定势,而是在角色中融入角色的性格气质与人生体验,创造了一系列与闽剧旦行前辈艺术家不同的旦行形象;二是戏路宽广,集多种行当的表演艺术于一身,既善于突破固有程式吸收借鉴各种姐妹艺术的手法,又善于从生活中汲取与提炼表演语汇,用于自己的表演创造;三是她的道白咬字清晰,节奏感强,十分注意抑扬顿挫、吞吐浮沉,充满音乐性美感和福州方言的韵味,这在当今闽剧旦行中是首屈一指。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