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李敏

中文名:李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身高:165cm
出生地区:浙江省德清县
出生日期:1968年6月
毕业院校:福建艺术学校
职业:演员、艺术家
代表作品:《红楼梦》《江姐》
详细介绍:李敏,1968年,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著名越剧花旦,国家一级演员,表演上承宗王派而有自己的特色。......>>>查看李敏详细资料

李敏社会评价

采访李敏的那天,天阴沉沉的,还没见到李敏本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先飘了过来,忽然有一种云开雾散的感觉。在随后的采访中,这种笑声一直陪伴着我们,透着一股率真、随性的劲儿。“我要认真地唱,塑造好每一个角色。”这是李敏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李敏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这一代人对越剧的坚持,勤勉地创作,默默地奉献。她的声音温柔、娇美、清脆、婉转,夹着一点点似有似无的呢喃般的吴语,如果我不是记者,她不是李敏,这次采访就会像是两个朋友在谈心。在我们结束采访准备离开时,李敏接到了作曲老师的电话,他们在磨合晚会上要唱的曲子,李敏对着电话就清唱起了一段越剧,那声音婉约中透着灵性,轻柔的呢喃让我们瞬间陶醉,仿佛置身于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迷越剧在李敏的家乡当时流行广播喇叭,而每天从早到晚放的都是越剧,小李敏耳濡目染,很快就能将越剧《红楼梦》背下。如果有剧团下乡,小李敏总是寸步不离地跟随着他们。1968年6月,李敏生于越剧的故乡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小县城——德清县。李敏说,她成长的那个时代正是越剧风靡浙江,她的爸妈都是越剧迷,特别是爸爸听到有人唱越剧就几乎走不动道了。小李敏还在呀呀学语时、就能看到妈妈一边踩着缝纫机的踏板,一边哼唱着越剧的唱段。李敏笑着说:“我的嗓子像极了妈妈!”有一回李爸爸去杭州看越剧,带回了一本介绍越剧的宣传画,然后对李敏和李妈妈说:“在杭州看戏的人呀,那真是人山人海啊。”8岁那年,小李敏看到了电影里的越剧,当时放的是什么剧她已经记不起了,只觉得银幕上的那些咿咿呀呀的人儿,扮相极美,歌声极动听。随后,浙江全境开始放越剧,李敏说,从那时候开始她就“不务正业”了。考芳华当时考试很严格,经初试、复试、三试,李敏顺利考上了,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1982年,通过广播喇叭,李敏听到了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招生的消息,后来又听说著名越剧艺术家尹桂芳先生就在芳华时,李敏说:“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福建在哪,就和父母道了别,由大姨带着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福州。”李敏是幸运的,到了芳华越剧团招生的招待所时,只见一帮人提着行李正要离开的样子,其中一个则是李敏曾经认识的老师。老师也看到了她,走过来对李敏说:“你是来考试的吧,你真幸运,要是再晚来一点,我们就走了。”李敏介绍,当时能考上艺术团在她的家乡是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她成为德清县唯一入选“芳华”的学员。其实在报考芳华前的两年,她曾考过浙江艺校,只因年龄小,档案被挂靠在了德清县文化局。几经波折以后,李敏终于被送到了为芳华培养人才的福建省艺术学校越剧表演专业学习。当时她年仅十四岁,甚至连被子都不会叠,每到洗衣服洗被子时就开始哭着想妈妈了。但从骨子透着不服输的小李敏在老师的关怀下选择了坚强,开始学习基本功唱念做打,手影身形,一样不落。甚至有一段时间,早上四点,天上还挂着星星的时候,她就被叫起,练一遍早功,然后跑步到西湖公园练嗓子,再跑回学校和学长们一起练功。在回忆这段艰苦的岁月时,李敏笑着说:“我不仅在学习着成长,更多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苦,我不怕。”学王派王派一直是李敏喜欢的,小时候她就学了《好紫娟》,当时只是纯模仿,一直没有机会演,但大家都说像王文娟老师。1986年8月,福建省艺术学校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举行毕业演出,李敏被安排出演越剧经典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自小就有人说李敏长得像黛玉,李敏自己心里更是喜欢黛玉,她也曾经学着黛玉,唱着黛玉。而终于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在舞台演真正的黛玉,李敏更是倍感珍惜。“绕绿提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李敏如泣如述、唯美动人、余音环绕的《黛玉葬花》当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李敏每唱一句,观众就鼓一次掌,老艺术家王文娟、徐玉兰更是亲自上台庆祝。这是李敏第一次见到王文娟老师,但当天的演出,李敏说她没唱王派,所以老师也没问。上世纪九十年代,李敏有机会去香港演出,就唱了几句王派的《红楼梦》,后来她有机会去上海请教老师,老师耐心指点。李敏回福州后,王文娟老师又专门从上海寄来了她的演唱专辑录音,鼓励李敏勇攀艺术高峰。李敏说,她认准了自己喜欢王派,学习王派,也得到了团里的认可。从那以后,李敏在越剧表演上花开不断,与王君安在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凭着对越剧艺术的热爱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李敏成功塑造了一个个艺术形象,从神话传说中的奇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再到视死如归的**烈士,李敏以扎实的功底和实力打造了品牌,成了芳华越剧团的当家花旦。以清丽娇美、圆润淳厚的唱腔,真切细腻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戏曲界专家的赞许。尹派小生扮相扮演花旦将近15年的李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改专尹派小生,拜尹桂芳先生为师。1996年,李敏遇到了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转折,与她合作了12年的最佳拍档王君安远赴美国,离开了芳华越剧团。芳华以尹派起家,没了台柱小生,芳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失去最佳拍档的李敏也陷入了痛苦的抉择,是该离开芳华呢,还是继续留守等待培养出新的小生后,再和他一起合作排戏?当时李敏完全有条件放下越剧,另辟蹊径,早在1993年,她就凭着一首《惠安女》获得了首届全国MTV大赛银奖。当年,对于风华正茂的李敏来说,出省出国的机会很多很多。可李敏还是选择留下,她放不下热爱的越剧,更离不开寄托着自已情感的芳华越剧团。由于团里那时缺小生,扮演花旦将近15年的李敏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改尹派小生,拜尹桂芳先生为师。李敏凭着极高的天赋,对人物角色细致的理解以及清纯甜美的嗓音,得到了尹桂芳先生的肯定。终于在尹桂芳先生八十岁寿辰那天,李敏以尹派弟子身份登台亮相,出演尹派看家戏、芳华越剧团镇团之宝《何文秀》。回旦角李敏这段旦角和生角的经验在国内戏曲界是鲜有的,这为她的戏曲创作打开了新的空间。前几年,王君安从美国回来,重返芳华;李敏又重回旦角,与她重新搭档。李敏这段旦角和生角的经验在国内戏曲界是鲜有的,这对她的戏曲创作打开了新的空间。此后,她推出更多精品,比如《江姐》,在饰演江姐一角时为了表现她的刚毅,把以前演小生时的一些经验也融入角色中。如今,李敏在越剧这方舞台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粉丝遍布全国,他们都亲切地称李敏为“团儿”。李敏说,她今后还是会认认真真唱戏,塑造好每一个人物角色,让观众满意。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