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玲

李美玲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中文名:李美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64年
职业:紫砂工艺师
代表作品:《平步青云壶》、《朽木成器》、《马上封侯》、《如意壶》
详细介绍:李美玲: 工艺美术师、优秀的陶艺家,196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86年开始学习紫砂壶艺创作,师从研......>>>查看李美玲详细资料

李美玲作品创作感言

紫砂壶之所以能由一般的日用器皿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并进而登上艺术殿堂,首先得益于众多文人雅士作品集的参与,使其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而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其次还在于紫砂壶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善于借鉴、综合其他的器物制造艺术。与七千年宜兴制陶史相比。源于北宋仅仅有五、六百年的紫砂不过是后起之秀.正因为有漫长的制陶文明作基础,紫砂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平台上。加之善于借鉴其他艺术的精髓。大大地丰富了紫砂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紫砂壶是造型艺术。所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但千姿百态的紫砂壶造型并非艺人凭空构想,而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徐秀棠在《宜兴紫砂工艺陶》一文中,把紫砂传统造型的来源归纳为六类。即仿青铜器、仿古代陶器、仿古代器物、仿瓜果花木等自然形象、实用器物借形改装以及各种几何图案等。而在这六类中,列于首位的即是“仿三代、周、春秋战国、秦青铜器造型、彝、鼎、尊、爵造型”,即借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物文化.从中汲取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是紫砂壶创作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青铜器源于生活,融合了实用性和观赏性,充分表现了商周时代人们崇神尚力的审美趋向。制作工艺精巧绝伦。充分表现了古代匠师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和独特个性。青铜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紫砂艺人学习借鉴的重要对象。对于此,我们从历代紫砂名匠的传世作品中不难得到印证。时大彬的“如意纹盖壶”即是三足鼎形;徐友泉有一款“仿古益形壶”直接表明是仿盛行于商、周时的古酒器“盂”;曼生壶中的“乳鼎壶”、“钟式壶”、“镜瓦壶”分别汲取了青铜器的鼎、神、镜的造型;清末民国初,仿古之风日炽,不但出现了诸如“大传炉壶”(俞国良)、“三足鼎壶”(裴石民)、“四方竹鼎壶”(范大生)等仿青铜器造型的壶。艺人还直接制作紫砂“鼎”。最有名的是朱可心制作的紫砂“云龙鼎”、“竹节鼎”,参加193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获特级优奖.这些充分说明紫砂壶造型深受青铜器文化的影响。2008年.一位壶友带来了有关春秋时期黄国国君夫妇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的图片、资料。1983年,考古人员在河南潢川、黄山出土了一些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尤其是黄国国君夫妇墓中所出土的鼎、豆、壶、鬲、盘、厘、盂、罐、方座、刀、削等很多青铜器,铸工精细,纹饰华美,在不少器物上还铸有铭文。黄国虽然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且从公元前704年至公元的前648年,存世时间也不长,但其工匠的工艺水平和文化涵养并不逊于其它大国。在黄国青铜器中,最让人欣赏的是一件名为“光山黄君孟壶”的青铜器.表面以窍曲花纹和圈带纹装饰.让人觉得高雅而不浮华.高贵中透着大气。使人眼前一亮。令人十分震撼。并有了借鉴与创作紫砂壶的冲动。从功用上说.青铜壶是用来盛酒或盛水的器物。造型有圆、方、扁和瓠形等多种;而紫砂壶则是茶具。青铜器有着王胄贵族的威严华丽之美。而紫砂茶具更受文人雅士、普通百姓的青睐,具有浓郁的书卷之气,两者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创作紫砂壶时.考虑到可以借鉴这个青铜壶的造型,但不能照搬其纹饰,需要创作者化古为今,根据紫砂工艺的特点重新设计进行再创作。基于以上理念创作了“斟古酌今”壶,在造型设计上.以黄国国君青铜器“光山黄君孟壶”为原型设计出圆形、高颈、鼓腹的壶身,借鉴汉代一把青铜壶的壶把款式设计了壶望,壶嘴则做成平口喙形,几者的结合使得此壶拥有了圆润、秀丽、和谐的造型。选用上等清水紫砂泥,色泽紫红纯正,在细节处理上,壶口采用一圈回文形纹线条装饰.用全手工精工细琢使之更加典雅古朴。这件作品既有青铜器的高贵气韵,又有紫砂壶的朴雅之美。较好地结合了青铜器和紫砂壶两种不同器物文化的艺术风格,于大气中透出端庄、古朴中显现凝重。因为在创作中鉴古铸 今,功能上既可盛酒,又能品茗,故取名为“斟古酌今”壶。这是借鉴青铜器创新紫砂造型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通过这次创作实践,对借鉴传统器物文化用于 紫砂艺术创新有如下体会:一是紫砂艺人必须不断学习汲取知识。努力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一方面要学习紫砂的传世经典作品,继承前辈大师的优秀艺术;另一方面要做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外出参观博物馆时,要多观摩古代的玉器、青铜器、陶瓷器,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器物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用于紫砂的创作创新。二是借鉴其他的文化艺术时,必须取其精髓,用心感受,化古为今。为我所用,并要与紫砂艺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紫砂材质的优越性,还要突出自己的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丢掉紫砂的特点,变成“四不像”。生活中到处有美的东西.只要用心去观察、思考就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作出具有文化艺术美的紫砂作品。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