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平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展开>>
李保平

李保平

(中兵光电原董事长、总经理)

中文名:李保平
出生日期:1964.11
职业:中兵光电原董事长、总经理
详细介绍:李保平(1964.11—),男,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陕西人。曾任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查看李保平详细资料

李保平事迹

218厂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重点保军企业,有4李保平5年历史和近千名职工,多年来以生产航空类产品为主,2004年首次承担高新工程D07控制舱批生产任务。因对该产品总装总调技术缺乏深刻认识,生产遇到严重障碍,产品交付异常艰难,1-9月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9%。尤其是陀螺仪,成为制约控制舱生产的最大“瓶颈”,形势极为险峻。许多人认为,要在3个月时间完成全年任务,“这在理论上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临危受命的李保平进厂后,他晚上挑灯夜战熟悉图纸分析产品技术特点,白天到生产现场查看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并与工艺、质量和生产工人进行广泛交流。他运用系统广博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连续突破了陀螺仪装调检测、控制舱总装总调等关键技术“窄口”。他按照“闭环负反馈”控制理论,重新明确节点,制订出网络图,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在10月份完成D07控制舱313发,相当于前九个月生产量的总和!到12月15日提前五天完成D07控制舱生产任务,即在75天内完成了全年2/3的任务,218厂经营规模由2003年的两三千万跨跃到三个亿。这一成功,使218厂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机遇:2005年不仅D07控制舱生产订单增长了四倍,还新增了以503A为代表的四项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任务,经营规模达到12个亿。在超强度的任务面前,在人员和设备能力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李保平带领广大科技人员以科技创新促进高新工程产业化:一方面,他针对不同产品的技术特点和窄口,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工艺方案,使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他将“闭环负反馈”控制理论全面用于研发项目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使科研生产达到“系统稳定、快速反馈、误差最小”的受控状态,为提前两个月完成D07控制舱全年生产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备受集团公司高度关注的503A,李保平带领项目组及有关方面同志,连续攻克了首批生产中出现的多个技术难题,并于12月12日胜利完成最后一具产品交付,为总体单位完成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信息战”和“精确打击”这两大技术特征,李保平把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倾心打造华北光学“远程压制、航空稳瞄、武器火控、制导与控制”这四大技术平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与工艺创新能力,系统集成与总装总调总测能力和精密机械制造能力。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结合近年投资项目建设所奠定的基础,强力推进高新科技的技术基础建设,着力构建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惯性技术、稳定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MEMS技术、多谱段目标探测与数据融合技术、仿真技术、温控技术等八大重点实验室,以实验室的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建设,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提供条件保证。李保平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成熟技术移植创新、总体技术集成创新。他不拘一格广揽人才,重奖科技成果,为鼓励人才脱颖而出,他倡导设立“青年科技奖”,激励年轻科技人员勇挑重担。他力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广泛合作,极大地拓宽了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来,李保平带领大家积极开展新一轮高新工程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工作,先后争取到国家重点背景开发项目5项,并在企业内部立项开发十几个项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保平敏锐地抓住精确打击武器的需求,为填补华北光学在制导与控制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空白,他亲自指导年轻科技人员撰写方案报告,指导答辩前的准备,指导解决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在两年内研制出了三种型号样机,其中一台还完成了飞行考核试验,获得了合作方的高度评价,为218厂真正进入该领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并由此揭开了军品科研发展的新篇章。在科研项目管理上,他引入灵活的开发管理模式,促进科研项目开发,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高精度数字伺服控制技术已进入国内领先技术行列。在李保平倡导下,218厂将信息化、数字化引入企业设计、生产、装备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现已分段实施完成CAD三维设计、仿真分析数字化开发系统、CAPP柔性制造生产线等等,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正在进行PDM/ERP选型论证。数字化开发系统的建成,明显缩短了新品研制和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并降低开发成本,为加快高科技项目开发、为开发项目快见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