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梁军

梁军

中文名:梁军
英文名:Liang Ju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0年3月(一说1930年4月)
毕业院校: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详细介绍:梁军(1930年3月/4月-2020年1月14日),黑龙江省明水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查看梁军详细资料

梁军主要影响

梁军的形象登上人民画报1949年,中国城镇女职工只有60万人,占全国城镇职工总数的7.5%,且工种单一,集中于纺织、烟草行业。而到2018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7%,女性劳动者的身影出现在各行各业,从女船长、女飞行员到女宇航员、女总工程师,真正实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在这一过程中,女劳模梁梁军堪称新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她驾驶拖拉机奔驰在黑土地上的故事,激励了一代代万千女性劳动者。1948年2月,中央决定从苏联进口拖拉机,在北大荒垦地种田,以恢复经济。黑龙江省委在北安农垦的赵光农场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分配给梁军所在的萌芽学校三个名额。1948年3月,梁军再三请求,说服校长,参加了北安拖拉机手培训班。在70多名学员中,只有她是女性。白天她和男学员一样在机车上摔练,晚上点着小油灯整理笔记。两个月后,她不但学会了开车,还学会了简单的修理和保养,考上了拖拉机驾驶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1948年5月,梁军和同学驾驶着三台苏式“纳齐”拖拉机驶进了北大荒,为拓荒种粮,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在荒原开发的紧张战斗中,梁军信念坚定,意志顽强,和所有的男拖拉机手一样住窝棚、开夜车,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昼夜不停地开荒。由于草甸子上的窝棚十分潮湿,梁军的身上生了疹疮,可她舍不得时间回去治疗。疹疮化脓滴血,她咬牙坚持。仅一年的时间,梁军所在的机耕队便开荒3400亩,播种1950亩小麦,收获1.5万多公斤粮食。梁军(左二)1950年6月,以梁军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梁军任队长,率领女子拖拉机队开始了在北大荒的耕耘。她们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坚持工作达十五六个小时。同年7月《人民画报》创刊,创刊号封面是毛主席挥手的彩色画像,而8月出刊的第二期封面,就是梁军和助手驾驶拖拉机的彩像。她的形象也构成了1950年代农场女工的经典形象。在她的事迹影响下,通北机械农场成立了“第二女子拖拉机队”,承担了914垧耕地,当年打下了1000余吨粮食。1952年,梁军女子拖拉机队转战到查哈阳农场开荒,她们积极参加生产竞赛活动,队伍中又先后涌现出两名全国劳动模范和3名全省特等劳动模范,成为当时全国妇女的一面旗帜。1949至1953年,梁军的故事还被编进小学《国语课本》教材中。就这样,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迅速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和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年轻姑娘都把当一名拖拉机手作为自己崇高而光荣的理想。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建设,有利于破除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改善其家庭生活、提高其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使妇女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思想,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发挥了积极作用。学者米莉、曾巧撰文指出,梁军作为北大荒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带动了许多妇女加入农业生产的建设,以梁军为首的女拖拉机手和“女子拖拉机队”, 肩负着妇女解放和国家建设的双重历史使命。梁军及此后大量涌现的女驾驶员,既为新中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好转以及农业的机械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性别分工的鸿沟。而梁军等女驾驶员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大量出现在课本、报纸、电影、人民币中,更隐秘蕴含着主流社会的文化建构。除作为女拖拉机手参与劳作外,通过获得荣誉与参加其他活动,梁军也以一种不同于传统妇女的角色而向社会展现出一种积极正面的独立女性形象。可以说,梁军为提高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梁军(右三)与中国一拖员工交流梁军不只是一位女拖拉机手,她的职业范围后来也得到了拓展。在哈尔滨工作期间,她主持制订过技术管理规程,编制过香坊区和哈尔滨市“五五”与“六五”期间的农机发展规划,承担了全市性本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审核、咨询、规划等工作。她借鉴国外技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哈尔滨市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方案,受到省市同行专家的好评。此外,梁军主持引进的汽车检测维修生产线,业务辐射至黑龙江全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为解决当时这些地区该方面的社会急需起了关键作用。据1989年出版的《黑龙江当代名人》一书介绍,梁军主持并亲自参加了在哈尔滨市恢复与新建22个农机管理站的工作。经改革整顿后,从1980年起各站都转亏为盈,不再需要国家财政补贴。增设了5个农机修理厂,组建了市农机研究所、市农机校和市农机物资公司,各个单位都不吃国家财政补贴,实现了经济自主。另据该书统计,梁军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共21项,其中有11项获省市奖。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