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
雷震

雷震

中文名:雷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浙江长兴
出生日期:1897年6月25日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职业:政治家、政论家
详细介绍:雷震(1897年6月25日—1979年3月7日),字儆寰,浙江长兴人。191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中......>>>查看雷震详细资料

雷震人物评价

从1945年重庆谈判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雷震和胡适再到后来的制宪国民大会,雷震始终是穿梭于各党派之间进行游说协调的关键人物。雷震为人豪爽真诚、责任心强、交际能力出色,交友广泛。对言论的负责,即针对中国国民党在五十年代施政弊病丛生提出批评和建言,直率抒陈所见,即“议政者”的角色;对反对党的落实,突破了自由主义“皆以思想上的启蒙为志业”的这一旧辙,即“参政者”的角色,概言之,就是从“坐而言”到了“起而行”。雷震和以他为灵魂的这份刊物对台湾社会转型的影响,台湾学者钱永祥有过论述,直至上世纪80年代,台湾所有重要的政治议题都是根据那份刊物的言论来阐述或界定的,台湾新一代不见得都读过该刊,但所使用的语文、基本概念和陈述方式,都是从这份刊物出来的。《民主的铜像——雷震传》战后的台湾,经过清党、扫红、二二八事件等,本土政治精英力量日渐式微,所以战后的台湾自由主义是从大陆移植过去的。这是一个价值谱系,即从《努力周刊》《新月》《独立评论》到《观察》再到雷震住持的刊物,是一条线下来的。雷震被捕后,该刊物被迫停刊,新党胎死腹中,整个六十年代出现了冰封期或沉寂期,虽有零星抗争,但实际影响不大,到70年代,台湾内外形势发生变化,尤其是国际上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台湾社会的巨大失落,从而导致各种社会运动包括党外运动的兴起—但已不是当年大陆那帮人了,台湾的本土精英开始崛起。抗战胜利后台湾“自由主义”渐次兴起,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自由主义思潮的延续和发展,以雷震为中心的那一批人都是从大陆过去的,胡适是他们的精神导师,雷震则是火车头式的人物。70年代的“党外运动”从该半月刊汲取了不少思想资源,他们透过参与地方选举和办政论刊物,不断推进台湾民主运动的发展。尽管身处威权政治,但宪政的大框架一直存在,可以独立参选,可以办刊。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