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

金宇澄

中文名:金宇澄
英文名:Jin Yuche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区:上海
出生日期:1952年12月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繁花》、《回望》、《轻寒》、《方岛》
详细介绍:金宇澄,原名金舒舒,1952年12月生于上海,中国当代作家,现任《上海文学》执行主编。1969年,前......>>>查看金宇澄详细资料

金宇澄创作特点

话本写作金宇澄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话本小说的写法,他自称是一个地位很低的“说书人”,这种写法使金宇澄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别样的艺术特点。在长篇小说《繁花》中,整部小说几乎全由闲谈、闲聊和对话组成,纵观全书,大部分的情节推进都不是采取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通过旁人的对聊间接牵连出来,在数目巨大的对聊和事体中,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关于上海市井生活风情和人物跌宕命运的网。弱化塑造金宇澄早期的小说创作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喜欢探索多种叙事的可能,同时一定程度上以一种近似“反小说”的形式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模糊化处理,弱化“塑造”。早期作品中,金宇澄处理情节人物的方法是使之符号化,无论是《苍凉纪念日》中突然葬身水井的食堂职工阿桂,还是《欲望》中莫名失踪的割麦者梅珍,他们的出现和消失,都带有一种宿命感。在金宇澄较早创作的一批小说如《失去的河流》《光斑》《异乡》等,存在一个以第一人称一一“我”为代表的人物形象。“我”在这些小说中有两种身份:亲历者和旁观者。作为亲历者,“我”往往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是参与了故事情节的推动,与主角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金宇澄的早期创作虽然刻意不注重塑造,但这些人物的出现和消失,均明确地服务于作者所想表达的主旨意蕴、言外之意。中篇小说《轻寒》中,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可以说人物从来就不为金宇澄所关心,他们在他的小说中居于次要地位。到了小说《繁花》,这种“塑造的消失”达到高峰。中断小说创作的20年,使得金宇澄在创作上有了更为老练的蜕变。在《繁花》的对话过程中,金宇澄采取了“记录”的方式,不说教,不主张,人物心里想什么,计较什么,均不做直接描述,而是隐藏在数量庞大、密集出现的对聊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对聊、动作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塑造”的弱化甚至消失,代表着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不说教”的写作追求,把更广阔的评判空间、想象空间留给读者,这也是金宇澄作为写作者对文本的一种突破及探索。时空交错对叙事时序的突破及探索一直是金宇澄的写作追求,这在早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中就有端倪。如果说金宇澄早期中短篇中的时空交错较为简单,到了《繁花》,这种时空交错的方法则已经被他熟练地运用。《繁花》存在着新旧交替的两个长度并不对等的时空: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梳理《繁花》两条交错的时空线,主要人物还是那几个,通过章节和叙述时空的交叉,将这些人在两个时空的际遇和言行铺陈开来,可以窥见时代和世相的变迁。时空交错带来的强烈的对比构成了《繁花》的艺术特色。从革命年代压抑的政治氛围、紧张扭曲的人情往来,一下切换到人声鼎沸、放纵不羁的20世纪90年代,同样的人,却有截然不同的际遇和生活。方言写作在金宇澄早期的创作实践中,他对于方言写作很早就体现出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在东北当知青时,他就开始使用东北方言开始了写作尝试。如《方岛》中,写到老莫偷吃鼠崽割麦得了第一名时,便用到了“打狼”“平展展"等东北方言。这些方言书写或夹杂在人物对话中,或用来描述人物场景,引导读者身临其境地进入小说主人公所处的场域。如果说金宇澄的早期方言写作只是简单的穿插以及对话介入,到了《繁花》,沪语方言则以一种更为丰富而易懂的方式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梳理《繁花》中的方言运用,里面的语言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作为叙述语言,基本上是普通话,有利于读者进行理解和阅读;作为对话语言,则较多地插入了沪语方言,带着一股浓郁的上海气息,这些对话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