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扬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展开>>
金扬

金扬

(画家)

中文名:金扬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区:江苏常州
出生日期:1955年
毕业院校:央美中国画系张立辰花鸟画工作室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清风千古流》《朱墨映日辉》《幽香》《苍穹》《风骨》《夕照》
详细介绍:中国花鸟画作为一个传统绘画的重要画种,在其现代艺术发展中其独具的艺术审美价值是其他画种所不能取代的。......>>>查看金扬详细资料

金扬艺术评论

《恬淡·炽烈——金扬写兰感言》——江可群(常州市文联副主席、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在中国花鸟画的千年画史上,梅兰竹菊“四君子”一贯被认为是画家发挥水墨效应,体现用笔变化最为适宜的花卉品类,而且是文人士大夫喻为超凡脱俗、高雅恬淡的人格体现。绘画圈内外不少人士认为,我们的前人在中国画大部分领域中,已经达到了淋漓尽致、登峰造极,留给后人发展的空间很小了。只要对中国绘画史稍有涉及,便可知道经过历代优秀画家的探索,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确已达到了很高的高峰,他们所创造的特有境界的笔墨精神,形成了中国绘画约定的本体精神。近 日看了金扬画的一批兰花新作,颇有感言。他选择兰花作为表现对象有其思考许久的缘由。其一,兰花确是体现笔墨精神的最佳花卉之一,画家期望在笔墨上有所探索与突破;其二,兰花是“四君子”最娇嫩最高雅的花种,画家企图一改她的秉性,这个突破或许更具反差和决定意义。在金扬的兰花系列作品中,勾勒皴擦,点染渲泼,枯湿浓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交叉穿插,墨白构成这些基本要素,不仅得到了运用,而且得到了强化。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画家对水墨语言的构建,源于他对客体的深刻认识,然而,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去诠释事物,而是以水墨去弘扬客体蕴寓着的某种品格与精神。两宋以降,特别是元、明、清诸家对兰花的钟爱,把兰花的水墨规范、符号程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作为二十世纪末的画家表现这种花卉,对中国传统水墨语言认识的异同,在金扬作品中随处可见。在此,我们愿更多地看到他与传统认识的迥异,这样或许更能窥见他孜孜追求的本质。他不仅是在书斋中观赏盆兰,到花圃里醉心于幽香,而是一面奔向远方,一面怀抱自然。天山雪域、戈壁大漠、喜玛拉雅、雅鲁藏布江、黄河壶口、丝绸之路的艰难跋涉;民俗文化的多姿纷呈,宗教神秘莫测的采撷体验,这一切在他的血脉中注入了深沉与炽烈,在传统与现代更深层的抉择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在艺术的追求中,1989年首去南京博物院举办画展,1992年北上京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室深造学习,毕业时由美院国画系为其举办画展,深的好评,1995年应日本横滨书道会之邀举办书画展,其作品其风格已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和厚爱。对水墨精神的心仪,对恢宏博大的西部物态的神往,构筑了金扬写兰的性格。通常的写兰,采取水墨或辅以淡青淡绿,崇尚恬淡、清净,而金扬却用了红色与重墨。这与画面所扩展的张力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赋予了被历代文人骚客所推崇为幽馨、恬淡意味的花卉以崭新的性格、崭新的形态。画家平静的脸,掩不住他胸中涌动着的那种炽热的情感,就像珠穆朗玛冰峰下的山坡是葱郁的,它的地壳深层下面,翻腾着滚烫的涌泉与溶岩。在新的历史背景前,当代画家不再受成规的束缚,我们期盼着金扬勇于探索新的创作路子。突破传统再也不会受到职责与奚落,一经越过雷池,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会是更广阔的天地。《与金扬夜语》——郭怡综(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 日见到金扬近作,我很喜欢他画的兰花,深沉炽烈、浑厚浓郁,更喜欢表现鸟类的题材。我感到他在小鸟和流水、大地、草木之间找到了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和想象力的空间,从画中也能感受到他文人般的诗情与敏感。看他的画很轻松,宛如随同那些活泼的鸟儿在水中嬉戏、空中遨游一样的愉悦。然而金扬作画时并不这样轻松。几年来的接触使我感到他似乎永远在被艺术困扰着,为艺术在心动。他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思考,不停的探索着、变化着。他的画有着拙朴和尚力的一面。南方人的天然灵气与他对艺术朴厚风格的追求,形成了一道难解的题。我认为这一类也应该算为他的长处,他没有从古人和时人的现成形式与技法中去过多的借鉴,也没有如不少同辈人那样把苦思冥想的结果放置在一些简单的艺术词语的生活上,而是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笔墨的气质与气度中去把握。这重要的是艺术家对“自我心理”的培养,我认为金扬具备着这种自我培养的素质。《喜见金扬新作》——高晓声(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我起初接触到的是几幅他送我的小品,虽然清纯可爱,总觉简单了些,但基本特点是出来了。它的线条都粗放,造塑都胖乎乎的,有一股扩张力。既富态,也得童趣。后来看到一幅较大的作品《清韵》,描写森林中空地上一群小禽,大背景小生命相映成趣,意境清寂,发人遐想,深得画趣。他自1990年以来,更是一面去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博采众长;一面广游名山大川,捕捉精灵,近 来的作品,遂有了脱颖而出的势头。把他的画前后比较,虽然粗粗的线条,胖胖的造塑基本不变,但画面变复杂了,力度增强了,色彩的使用大胆了,时代感扑面而来,一切都变得新鲜活泼。比如《大象无形》用新的技法把大自然和小生命融成一体,给人以“此处最惬意”的感觉。另一幅《胸怀连广宇》,整个画面都充满动感,那皱折的蔚蓝色条,可以看作海浪,可以看作浮云,也可以看作藏龙卧虎的山脉。即使双鸭画得悠闲,也不能不随大环境而脉动。正如金扬自己所说,短暂的静止,是升腾的前奏,自将展开双翅,自由翱翔。《说:金扬的画》——董欣宾(原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原江苏省国画院理论工作室主任)认识常州金扬瞬间十四五年过去了,他也年告四十又四岁了。他的画以岭南派入江苏文人画为基调。这几年上天山,下东海,进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拜张立辰教授为老师,为寻求绘画理法笔业入心入肺地努力,正是不知志之将至。他的画最大的优点是气象大,劲十足,情绪激越,作画时犹如大斧开山,多少年一直为我所注意。早年他曾去上海画院求师黄幻吾,深得他的启蒙,因此用色十分胆大,善用石青石绿破焦湿墨时随意自如、浑厚浓郁。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