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仁顺

金仁顺

中文名:金仁顺
国籍:中国
民族:朝鲜族
出生地区:吉林省白山
出生日期:1970年
详细介绍:金仁顺,女,1970年出生,朝鲜族,吉林省白山人,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著有小说集《爱情冷气流》......>>>查看金仁顺详细资料

金仁顺写作风格

爱情是金仁顺小说的惯常主题。不过,读了她的这些小说你不禁会问:这是爱情吗?人物总是把握不住自己的爱情对象,一切都好像在转眼间发生着意想不到的、令人担忧的变化。那些爱情最后总要变成另外一种更尖锐、更隐秘的感情。鲁迅的《伤逝》是要说明“爱必要有所附丽”,是金仁顺的作品基于他的生存、温饱等阶段要求写下的爱情悲剧。这个问题在当代已经被改变了,金仁顺的“新感觉”式的爱情小说就是一个例子。变了味儿的爱散发出多种味道,比如《人说海边风光好》里的罗晶,她的爱因一次旅行受到考验,爱情变成了一种从心理到行为的报复;在《爱情诗》里,小说人物之间的混乱关系正好同爱情诗里传达的坚定形成反讽;《去远方》里,成长的、爱情的、婚姻的种种遭遇和不幸,都是通过“我”和孜枚两个女性之间的穿插交流一点点“放量”,到最后,两个人描述出的又是一幅凌乱不堪的图景,一股苦涩难耐的味道。孜枚的“去远方”和回故乡之路,留下的都是在感情的危机线上奔跑的足迹;《拉德斯基进行曲》里,一场没有防备的艳遇伴随着不大不小的谎言推进,折射出人心的纷乱。金仁顺的小说总是让爱情朝反方向发展,她做得成功的至少有两点:一是人物从来都心向纯粹和美好,二是人物的言行就要出现或已然出现迷乱甚至情色意味的时候,小说故事往往引向一个更大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人成长的轨迹,如《去远方》里的孜枚的经历,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尊严,如《爱情诗》里的赵莲的选择;可以是一个人出于怀疑与恐惧的无谓报复,如《人说海边风光好》里的罗晶的转变,也可以是仇恨化解后的理解,如《依稀仿佛》里的那个家庭的分裂与重合。贯穿金仁顺小说的始终是一 束冷漠的眼光,就像《玻璃咖啡馆》中的女主人公手拿着“望远镜 ”看“玻璃咖啡馆”一样,我觉得金仁顺手 中也有一架 高倍望远镜,世界也好,人生也 好,人性也好,爱情也好,通通都是透明的,她一眼就穿透了假象,看到了本质。如果说《爱情冷气流》《好日子》《设身处地》等小说致力呈现的是“爱情”的虚幻景象的话,那么,在《名叫马和》《五月六日》《恰同学少年》等小说中作家则无情地撩开了人性的面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仁顺似乎是 一个得道高僧,她冷眼看 世界,冷眼看 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都心照不宣,有一种禅宗 入定的感觉。在她的小 说中,我们看 不到狂喜、冲动和 热情,有的只是超然、平静、冷漠,如阅尽人间沧桑一般。金仁顺对于世界表达的那种自信确实令人佩服。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