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

何静

中文名:何静
出生地区:赤岗村
详细介绍:何静,字源青,赤岗村人,幼年家贫,但天资聪敏,少年时代放牛时,曾以过人智力,作弄财主,帮助穷人,为乡......>>>查看何静详细资料

何静人物经历

何静,字源青,赤岗村人,幼年家贫,但天资聪敏,少年时代放牛时,曾以过人智力,作弄财主,帮助穷人,为乡中父老惊诧,塾师赏识,后在山间书舍入学,更是出类拔萃。明天顺三年(1459年)中举,东莞知县吴中为他造牌坊,取名“登科”。成化八年(1472年)举进士,成为明代虎门开代进士,官授松东府推官。何静到任后,政纪严明,处事无私,当时知府王衡写诗称赞他“关门共惜寒儒苦,断狱争夸老吏明。”由于政绩显著,升任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他在临清巡关时,目睹杂税繁多,商旅乡民从业艰难,于是废除不合理的苛捐规费,方便当地的经济流通。后来转任四川按察佥事,力持风纪。当时四川有个蜀王,以玩鹤为奢好,家中所养白鹤,皆铸铜牌,上面镂刻“王鹤”字样,悬挂鹤颈,恣游市井。有一次王鹤飞落大街,恰被黄犬所毙,蜀王知悉大发雷霆。当地官府惧怕蜀王,于是捉拿犬主入狱,治以重罪,犬主大呼冤枉,城中官民不敢申雪。消息传到何静,他亲自升堂,审理鹤案。他传讯蜀王、犬主,申明法纪,以“鹤虽悬牌,犬不识字,以犬偿鹤案,物命相当,于主何辜”立释之为终判。其判案人畜分明,入情入理,不畏强权,秉公断案的行为,在蜀地不胫而走,大快人心。而蜀王经此明断也感悟前非。此后全蜀民众,凡有冤枉事,不惜千里之行,也向何静申诉,何静也从不拖延,有案必办,办之必公,其声誉名震蜀中,连蜀王也觉得他谦政奉公,向朝廷举荐,升任福建按察史。由于任官以来,一直轸念民疾,巡历险阻而积劳成疾,未离四川而病卒。死后,其家境亦不富有,生前著述甚丰,其中有《律学奏议》留传于世。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