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

郭鹏

中文名:郭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区:湖南省醴陵县
出生日期:1906年10月
职业:军人
详细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郭光前。1906年10月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今为市)双井乡。192......>>>查看郭鹏详细资料

郭鹏战友情深

1936年7月初,红二方面军组成两个梯队,从甘孜出发,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了数百里草地,到达阿坝,做继续穿过草地的准备。郭鹏被调到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任作战科长。一天,贺龙命令郭鹏带领骑兵连12位官兵去红四方面军医院布置行军任务。医院离总指挥部15公里,途中有小股反动民团武装潜伏,经常袭扰红军。临行前,贺龙叮嘱郭鹏一路要小心谨慎。因任务紧急,郭鹏率分队一路快跑,于晚上10时到达医院,布置完任务后即刻回返。走到一座浮桥时,他感到肚子饿了,想到随部驻守在那里的指挥部副官处处长杜世兴处弄点吃的,便叫随他来的骑兵先行归队休息。回去的时候,天气突变,风雨交加,郭鹏骑在骡子上,一手揽着缰绳,一手把头上的斗笠拉下来,盖住脸挡雨。他走过五师驻地不远,埋伏在密林中的敌人向他射来一排子弹,他受伤从骡背上滚落到几丈深的涧溪中,顿时不省人事。过了一阵,他从血泊中苏醒过来,心想:得赶快走,躲过敌人的追击。刚走几步,转念一想,敌人就在附近,要是跟着脚印追来,怎么得了?于是,他首先把自己的脚印弄乱,再涉水过河。河水湍急,一下子把他冲出二三十米远。他好不容易才爬上对岸,被前来寻找他的五师骑兵发现,把他扶回五师。五师政委谭友林见他伤势严重,赶紧叫医生给他上了药,并派人将他送往总部医院。这是郭鹏红军时期在战争中的第14次负伤。后来郭鹏才知道:原来,敌人的枪声一响,贺龙就听到了,急忙让人去看郭鹏回来了没有。当听说骑兵连的人已回来了,但不见郭鹏时,他连声说:“糟糕!郭鹏这回麻烦了。”恰好这时,郭鹏骑的那头青骡子脱缰跑回了总指挥部,它一头窜进栏圈,一会儿又窜出槽来,神色十分慌张。贺龙一见,断定郭鹏出了问题,忙打电话让五师派部队跑步到路上去找,他守着电话不时催问结果。郭鹏被送到医院后,贺龙、萧克、关向应等都赶到医院看望。见他全身被打了大小7个窟窿,最大的一个又恰在小肚子的左后侧,都估计郭鹏这次不行了,十分难过,围着他半天没人开口。萧克看了一眼他的伤口,眼泪夺眶而出,急忙背转身去。贺龙怕郭鹏看到了难过,急忙用身子遮住了萧克,紧俯在郭鹏身边轻轻地问:“你觉得怎样?”郭鹏强忍疼痛,吃力地回答:“不要紧,请贺总放心。”此时,郭鹏不是担心自己的性命是否能保住,而是担心部队就要出发了,前面就是千里不见人烟的大草地,部队缺粮,不少人累得走不动路了,自己伤成了这样,还怎么跟得上部队。贺龙从他痛苦的表情上,读出了他的心思,一字一顿地说:“我们绝不会把你丢在这里,这一点你可一定要放心。”郭鹏一听,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得连半句话也没说出来。贺龙与关向应当场商定,选派6个身强力壮的年轻战士,专门给郭鹏抬担架,要求他们一定把郭鹏抬出草地。部队临出发时,贺龙骑着他那匹枣红马又赶来看郭鹏。他在郭鹏担架旁边默站了一会儿,就让郭鹏的警卫员把他那马背上驮的袋子都卸下来,一桩一桩地叮嘱:“小袋子是我抽剩下的烟,郭鹏是个老烟筒,一时也离不得这东西,你要给他带在身边,随时准备给他抽。那两个袋子里装的是青稞炒面,把它驮在骡子上,上面遮上雨布,小心让雨水浇成糨糊。”接着又从挎包里掏出一块用纸包好的酥油和一个小旱烟口袋儿说:“这里面装的是盐巴,只有这一点了,全都带在你身上,别搞掉了!还需要什么,路上随时找我要,我想办法给你找。”说完跃上了马背。郭鹏一看急了,这些东西都留给了自己,贺总怎么办?忙要警卫员快还给贺龙。贺龙发火说:“别捣鬼,快给我放下!你不吃,抬担架的也不吃?”然后拨转马头奔驰而去。草地的天气像小孩的脸,变化无常,时而一阵大雨,时而一阵冰雹,郭鹏身上虽搭着雨布,但衣服还是被浇得透湿,伤口越来越痛,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每到宿营地,贺龙都要骑马来看郭鹏,问他感觉怎么样。有一天,见郭鹏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安慰他说:“郭鹏,你再坚持一下,一会儿你到贺彪那里去,跟他一起行军会好一些。”贺彪与郭鹏是十分要好的战友,当时他是四师卫生部部长。郭鹏到四师卫生部的当天下午,贺彪和潘秉山医生便给他检查伤口。他们发现郭鹏原挂在腰上的枪柄上被打穿了铜板大的铁块,被子弹送进了郭鹏的身体,穿过胯骨,接近腹部,距腹壁仅一个铜板之隔。贺彪告诉他,正是因为这块铁抵销了枪弹的冲力,挡住了去路,腹壁才没有洞穿,淤血才没有注入腹内,否则早就没命了。这实在是不幸中之大幸。郭鹏但让人感到揪心的是,体内的铁块和子弹正在不断氧化,毒害着周围的血肉,再过几天腹壁就会发炎、腐烂,一旦烂穿腹壁,就要危及生命。他们决定立即手术,把铁块和子弹取出。可当时既无麻药,又无手术刀,病人身体又特别虚弱,困难和危险都很大。贺彪和潘秉山医生当机立断,决定向五师借点“寒冷麻药”凑合一下,没有手术刀剪,就找来一把刺刀、一把剪刀、一把陶质锉磨一磨代用。贺彪与潘秉山医生向郭鹏讲明了手术的困难。郭鹏坚毅地回答:“怕什么,我又不是头一次开刀!”子弹终于取出来了,但骨头碎了,渣子很多,必须用锉锉平,用刺刀刮干净,否则还会发炎化脓。刮骨开始了,只听得骨头咯吱咯吱响,痛得郭鹏汗如雨下,但他咬紧牙关,拼命忍受,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恰在此时,贺龙赶来看望,他一手握着潘秉山医生、一手握着郭鹏的手说:“神医!神医!硬汉!硬汉!三国时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被传为千古美谈,而今你们二位为郭鹏草地开刀,也会在红军中传为佳话。”1936年9月1日,部队到达哈达铺,郭鹏的伤势基本好转。1936年9月11日,红二方面军从哈达铺出发,攻占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地,歼敌一部。17日,部队到达成县时,郭鹏伤口痊愈,仍返回作战科任科长。不久调任三十二军参谋长。其后,郭鹏率部随同红二方面军在渭水两岸,同国民党军艰苦转战,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更多相关